一個女人與一座屯的時光情緣

  • A+
色彩斑斕的景致蜿蜒陡峭的山路忠實陪伴的小狗踽踽獨行的人兒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在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這樣的畫面是一種常態,每天清晨和傍晚時分都會準時呈現。畫面中踽踽獨行的人就是海龍屯的守護者之一,遵義海龍屯文化遺產管理局工作人員——陳麗。時至今日,她已記不清自己往返上下海龍屯多少趟,只知道自2014年到申遺辦參與申遺工作,至今已歷6有男生下課把我胸罩脫了個春秋。6年間,她參與并見證了海龍屯的成功申遺,受組織委派駐海龍屯社區任第一書記,當前,在李飛博士的帶領下負責海龍屯出土文物的修復與考古報告的編撰整理。海龍屯核心區的每一條小道她都爛熟于心,海龍屯社區的每一個村民組她都清楚了解,每一戶貧困戶她都知曉掌握。她用腳步丈量著腳下的土地,丈量著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使命。與時間賽跑的申遺斗士海龍屯是亞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軍事防御城堡,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軍事、考古與美學價值。2013年3月,國家文物局確定將海龍屯土司遺址作為中國2015年向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申報項目。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既是一項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既是一項科學決策,也是一項科學實踐。在這之前,匯川、遵義乃至貴州都沒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經驗。對匯川而言,申遺經驗不足且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壓力大。2013年7月,匯川區抽調人員組建海龍屯土司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隊。2014年1月,組織把剛從畢節地區調入匯川區的陳麗安排到遵義海龍屯文化遺產管理局,參與海龍屯申遺工作,負責海龍屯陳列館拆除及改造工程、陳列館布展工程、海龍屯關口修繕、海潮寺修繕、海龍屯風貌整治、園林綠化、非遺館布展等10余個工程的施工監管。工程一開工,就面臨各種各樣的矛盾糾紛,陳麗針對問題逐一分析,找準癥結所在。工程哪里有問題,哪里就能見到陳麗的身影,哪里就能聽到陳麗的聲音?,F場第一時間處理矛盾糾紛,對接海龍屯社區解決涉及地村民矛盾,及時上報請示重大事項……雖然申遺時間緊、任務重,但是工程必須高標準、高ssni-650要求、高質量完成。為此,陳麗每天不停歇地奔走在各工程間,與各級領導、專家、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現場檢查工程進度和質量。忙到天黑吃力下山是常態,錯過飯點忍饑挨餓是常事。經常飽一頓饑一頓使陳麗患上了胃病,但她沒有怨言、沒紅木家具品牌有退縮,帶病堅持工作,圓滿完成組織交辦的工作任務,為海龍屯順利通過“申遺”驗收做出自己應有的努力。她的事跡,就是匯川干部群眾“敢為人先、尊重科學、堅韌不拔、眾志成城”申遺精神的生動寫照。不負使命的第一書記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凝心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是每個黨員干部的神圣使命。2016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陳麗到高坪街道海龍屯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不久,陳麗懷上了二孩。孕早期帶來的妊娠反應,加之海龍屯景區周邊大范圍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原本崎嶇的道路更加泥濘難行,車輛顛簸加劇了身體的不適。單位領導多次征求她的意見,建議調整駐村人員?!白鳛橐幻h員,既然組織信任,派我駐村負責脫貧攻堅,我就沒理由退縮,再大的困難,也要去克服?!标慃悰]有絲毫猶豫。駐村期間,她做到每天深入群眾,走訪貧困戶。短短1個月的時間里走破窗效應是什么意思遍全村32個村民組,完成了100余戶貧困戶、五保戶等入戶走訪,精準掌握了村情民情、民風民俗和貧困戶、五保戶的基本信息。劉遠康是海龍屯社區壩塘組的一戶低保戶,17歲時患癲癇病,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靠88歲高齡的母親照顧。母子二人孤零零住在壩塘山頂,周邊無村民。出行道路為路寬不足一米的泥巴路,坡陡崎嶇難行,下雨天到達通組公路需1小時。生活用品只能靠馬托運上山。無固定經濟收入,多靠兄弟姊妹幫助。陳麗與駐村工作隊多次入戶走訪,經集體研究,對公路邊原壩塘小學危房進行修繕改造,將劉遠康母子接到學校居住,有效改善了居住環境。劉正權是海龍屯社區為數不多的五保戶,居住在居委會附近,無固定收入,身有殘疾,行動不便。駐村期間,陳麗經常在家做好餃子、包子、炒菜等,給劉正權老人送去。還時常為老人購買零食、生活用品。后來老人搬進村委會出資為其修建的新房,陳麗自掏腰包為老人購買了床上用品。2017年2月,陳麗因生育孩子不再駐村,但她始終惦記著老人。劉正權也時常念叨,逢人便訴說陳麗的幫助、陳麗的好?!瓣慃愂莻€好同志,喜歡下隊串群眾的門。她駐村的時候,和我們神奇的知柏地黃丸一起負責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通組公路、宣傳扶貧政策、做群眾思想工作。一個懷孕的人,駐村扶貧真的很難、太不容易了?!焙}埻蜕鐓^領導干部的言語間滿是贊許與憐惜。寄情文物的龍巖工匠陳麗產假歸來后,服從組織安排,2017年11月到山盆鎮雨臺村大房組負責脫貧攻堅工作,九個月大的孩子也被迫斷奶。2018年4月,陳麗接受區委巡察工作統一安排,參加了對沙灣鎮的巡察工作。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歲月悄然流逝。2018年,此時的陳麗,女兒即將上小學二年級,兒子由于無法照管送去托兒所。2018年10月,因各種原因暫停的海龍屯考古工作站得以重新組建。修文物需先修心。文物修復并不“高冷”,但很磨煉人的耐性。只有耐下性子,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好文物修復工作。海龍屯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龍巖山,僅有蜿蜒曲折的小道上下,常年小雨霏霏,陰冷潮濕。限于自然條件的特殊狗肝菜與惡劣,海龍屯文物修復、考古資料整理等工作更加艱難,更需要有匠心精神和情懷的人為之付出青春與熱血。關鍵時刻尤其考驗個人黨性,困難時期更加檢驗對黨忠誠。重新組建的考古工作站人員缺乏,急需人手。這時,對海龍屯有著深厚感情,有文物修復工作經驗的陳麗主動站了出來,加入《海龍屯考古報告》整理工作的隊列中,負責文物修復、統計與繪圖等“枯燥”活。海龍屯出土的建筑構件、碑刻、瓷器、鐵器、銅器等數以萬計,文物修復與保護工作量大、復雜。比如瓷片,紋飾種類繁多,要從數萬塊殘片中,對其分類整理,找到相似的圖案進行修復,然后再對標本進行照相、繪圖、排版,相當耗時耗力,沒有親身經歷就無法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陳麗就在修復、統計與繪圖枯燥單一的工作中痛并快樂著。滴水石穿,積土成山。當前,已基本完成出土文物脊磚、花盆、石器、兵器、瓷器及脊獸等的繪圖及整理,為下一步海龍屯考古成果整理與文物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文物掩埋在泥土草叢里,留了千年已是奇跡,衰老是自然規律。盡可能地留住它,是責任,更是陳麗堅守的初心。初心不改,一生秉燭護文物;使命不移,無私大愛為龍巖。執著于最初的執著,凝望著最初的凝望,只為璀璨這座古屯的文化之光。海龍屯條件有限,交通完全靠走,但她依然堅持每天上下屯,不辭寒暑,風雨無阻;盡管家中尚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身體長期處于透支狀態,但她沒有半句怨言,時刻銘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始終以積極飽滿的工作熱情戰斗在最艱苦的一線,堅守文物保護工作的“初心”與“使命”。正如白巖松所說,“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就該喜歡哪一段時光,完成那一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狂妄地期待著未來,生命這樣就好”。對陳麗而言,在貴州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海龍屯工作,用心用情呵護它,是她的職責所在,更是她喜歡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