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評論員: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

  • A+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年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任務。   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美麗廣東建設取得新成效”作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明確部署“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這是廣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對廣東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建設美麗廣東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五年來,廣東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生態環境質量發生巨大變化,綠色日益成為廣東發展的鮮明底色。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生態文明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得到根本緩解,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還有一定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也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意義、實踐要求,堅持系統思維、系統治理,統籌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努力走出符合廣東實際、體現廣東作為的碳達峰碳中和實現路徑。要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緊盯關鍵重點持續發力,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倡導簡約適度的生活風尚,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健全碳普惠機制,穩步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過去五年,廣東真金白銀投入近7500億元補上歷史欠賬,以超常規力度打贏了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平均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茅洲河、練江由污染典型變為治污典范……實踐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集中攻克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不僅能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新的起點上,我們要在過去五年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在更大區域、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緊盯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好碧水保衛戰、藍天保衛戰、凈土保衛戰,推進污水、垃圾、固廢處理設施城鄉均衡覆蓋,實現江河湖海長治久清、空氣質量持續提升、治污能力短板有效補齊,以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的扎實成效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绷己蒙鷳B本身蘊含著經濟社會價值,是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的必然要求,也是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帶來不利影響的重要手段。按照省黨代會部署要求,我們要持續加強生態建設與保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構建“一鏈兩屏多廊道”生態安全格局,高標準推進綠美廣東、古樹名木保護等行動,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以南嶺國家公園為龍頭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打造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形成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健全生態保護長效機制,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不斷完善生態監管體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全省上下要認真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守護好廣東的一草一木、萬水千山,讓這片祖祖輩輩、子孫后代賴以生存的熱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