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6個集體和14位個人獲全國消除瘧疾工作表彰

  • A+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酷暑時節,雷州半島咸濕燥熱,蚊蟲孳生。20多歲的林榮幸背著簡易顯微鏡和藥箱,揮汗如雨,來到一處打石場。工棚條件艱苦,沒有被子、蚊帳,工人們席地而睡,其中一名渾身抽搐,緊抱一塊墊鍋煮飯的大石頭取暖——他正處于瘧疾發作期。   “七八月的熱天,他卻冷到發抖?!?0多年過去了,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瘧防專家林榮幸仍能感受到當年病人心里涌出的痛苦。   瘧疾是古老的傳染病,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據估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東每年約有200萬至300萬例瘧疾患者,是我國疫情最嚴重的省份之一。70多年來,經過一代代瘧疾防控工作者的努力,廣東于2019年3月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的消除瘧疾省級終審評估,實現消除瘧疾目標。2021年6月,中國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消除瘧疾認證,瘧疾在我國3000多年的流行史正式宣告結束。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聯合表彰全國消除瘧疾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廣東有6個集體和包括林榮幸在內的14位個人獲表彰?!胺彩怯H眼見過瘧疾病人發作的,都會想快點能幫到他?!边@是多位瘧防專家投身這項事業的樸素初心。   廣泛流行??   通宵達旦以“人身”誘蚊   “瘧疾發作時的那股寒戰是從心里升出的,蓋七八床棉被都不管用?!鄙鲜兰o90年代末,還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實習醫生的陳勁峰,查房時第一次見到正在發作的瘧疾病人,“病床被他抖到劇烈搖晃,像是在海上顛簸的搖船”。   1949年前,我國每年都有近3000萬瘧疾病例。在廣東,1950年至1959年期間是瘧疾廣泛流行階段,年均人群發病率為183.23/萬,每年平均報告病例達56.75萬例。   1952年,我省成立粵穗衛生防疫站,開始針對瘧疾開展系統化的防治和研究。1956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限期消滅血吸蟲病、瘧疾等五大寄生蟲病。   首先要搞清楚瘧疾的傳播媒介。原廣東省衛生防疫站寄生蟲病研究所所長黃祺林曾回憶自己去瘧疾流行區蹲點的經歷,他們在鄉間、山林、工地,以人身為“餌”,在蚊蟲頻繁出沒的夜晚進行誘蚊。   背心短褲、人工玻璃吸管和蚊籠,是一線人員的標配。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防治首席專家潘波回憶,與前輩們一樣,捕捉按蚊時他常和同事面對面,持續12個小時坐在凳子上。蚊子叮咬自己時,第一反應是開心,“趕緊喊同事幫我抓”。他們用吸管將蚊子吸入玻璃管中,然后放入蚊籠,待第二天做解剖研究用。   蚊子一抓就是好幾年。最終,廣東的瘧疾傳播媒介報告出爐,明確中華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當時的廣東省海南行政區主要傳瘧蚊種)等為瘧疾的主要傳播媒介,為制定瘧疾防控策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60年代,廣東進入群防群治階段,“廣撒網”仍是防治瘧疾的主要方式——采用DDT(雙氯苯基三氯乙烷)滯留噴灑滅蚊;對已感染的病例除正規治療外,還要于次年4月份前進行一次抗復發治療;健康人群則需預防性服藥。   藥物很苦,如果不盯著,很多人會把藥偷偷吐出來。于是,黃祺林等專家和當地醫生們一起給村民“送藥上門,看服到肚”,直到確認村民們將藥服用下去后才放心離去。   “騎著自行車,搭著打包的被子和檢測的設備,一個一個村子走,一個一個工地過,一次下鄉就是1個多月,給村民采血、檢測、開藥?!敝猩绞屑膊☆A防控制中心傳防所副所長羅樂說,瘧疾防控的路,就是老前輩們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來的。   得益于前兩個階段的綜合防治,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廣東省瘧疾發病率已大幅度下降,年發病率為1/10萬左右,進入低流行的平穩階段。   控制流行??   走村入戶浸泡蚊帳   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響,全國打工人涌入廣東。地處前沿地帶的深圳,瘧疾疫情陡然嚴峻。1984年,深圳報告瘧疾病例近7500例,一度達到建市以來的最高峰。前后3年間,當地瘧疾流行區連綿成片,波及20多萬人口。   “大量易感者涌入,加上居住條件較差、自我防護能力不足,一下子又把瘧疾傳播開來了?!绷謽s幸回憶,依據先前經驗,省里快速制定了防控策略。   此后,多份流動人口瘧疾管理條例陸續出臺,覆蓋全省各鄉鎮的監測網絡也逐步建立,各級醫療機構嚴格實行對“四熱”病人開展瘧疾血檢,以及時發現、報告和處置傳染源。   一批專業的瘧疾防治隊伍開始深入鄉村、工地等地,查病、報病、追蹤根治病人,并在居所、工棚里噴灑藥物、浸泡蚊帳。林榮幸說,當時重點瘧區的鎮、鄉醫院均配備有1至2名專職瘧防人員“入戶查病治病”。   上世紀70年代之前,廣東多采用DDT藥物滯留噴灑滅蚊。該藥雖有效,但對人畜毒性大,高殘留,極易對環境造成污染。對此,原廣東省衛生防疫站寄生蟲病研究所副所長李祖資發明了新方法——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帳。   “1983年后,我省改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帳方法,高效、安全、低毒,取得了很好的媒介防治效果?!鄙钲谑屑膊☆A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高世同說,這一方法后來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證和推崇,如今更是被非洲等國外瘧疾流行區廣泛推廣使用。   溴氰菊酯浸泡蚊帳法是廣東抗瘧最“亮眼”的經驗。當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潘波、林榮幸等人由前輩們帶著走村入戶,一戶一戶給村民們浸泡蚊帳,一周要走遍鎮上1萬多戶人家。   浸泡蚊帳看似簡單,其實是一門技術活。先要判斷蚊帳材質,棉的易吸水,尼龍吸水少。再要準確把握水量,確保蚊帳拿起來時不滴水,不然藥物就會流失,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溴氰菊酯毒性低、殘效長,不能直接殺蚊,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不少村民并不認可。入戶時,潘波等人常常要先和村民們嘮家常,逐步科普防疫知識。   高世同回憶,當年交通不便、物資短缺,瘧防人員們要克服種種困難,放棄節假日、加班加點開展工作,有時甚至不被理解。他的一位老前輩在基層上門查病治病時,就被民工誤解打傷骨折,但仍無怨無悔。   消除瘧疾??   建立聯防機制強化監測網絡   在一代代瘧防人員的探索與努力下,2010年惠州市惠東縣報告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瘧疾病例后,全省再無新發本地感染病例報告。自此,廣東徹底結束了肆虐千年的瘧疾本土流行歷史。   不過,外防輸入的壓力仍不容小覷。上世紀90年代,我省瘧疾疫情多為外省輸入,如今則均為非洲等國外瘧疾流行區輸入。   為應對輸入性疫情,開展精準防控,1990年,廣東省建立深圳、東莞、惠州“深東惠”滅瘧聯防區;1992年,廣東、廣西、海南“粵桂瓊”三?。▍^)瘧疾聯防機制也建立起來,對流動人口瘧疾實行聯合管理,及時互通病例情況。   為鞏固瘧疾防控成效,近十年來,廣東建立起完善的瘧疾防控三級網絡,省、地市、縣(市、區)均有專人負責消除瘧疾工作,形成了發現瘧疾病例后的規范化處置流程。   2011年8月,一名赤道幾內亞歸國勞務人員入境時發熱,當時還在機場一線崗位的深圳海關衛生檢疫處科長林林對該旅客開展檢疫排查后,初步判定其為瘧疾疑似病例。林林迅速組織攔截該旅客同行工友36名,緊急開展醫學排查和采樣檢測,最終檢出6名惡性瘧患者。   作為口岸防控重地,廣東省內各海關與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實施有效瘧疾疫情聯防聯控,所有檢出的瘧疾病例均第一時間移交屬地衛生健康部門,形成全鏈條健康管理,大幅提升口岸瘧疾防控的精準性和關地合作的協同性。   羅樂真切感受到這些年來瘧防工作的效果:“我們最近一次捕獲到按蚊,已經是10多年前的事了。近兩年的媒介監測發現,在中山只能捕獲到庫蚊或者伊蚊,按蚊再也沒有出現?!?   至今,陳勁峰已投身瘧疾臨床治療20余年。他一路見證瘧疾治療藥物的進步——與上世紀90年代廣泛使用的磷酸氯喹相比,如今青蒿素復方聯合奎寧類藥物的治療方式,不僅可以較快減輕病人的痛苦,副作用也相對更小。   廣東不僅成功消除了瘧疾,還把成功的防治經驗應用到海外。30多年來,廣州中醫藥大學堅持青蒿素國際抗瘧研究,先后派出300多人次的醫務人員,長期堅持在30多個亞非瘧疾流行國家,推動中國的青蒿素走向全球,自主研發的青蒿素復方被世界衛生組織《瘧疾治療指南》收錄,所研發的青蒿素復方惠及數億人群,同時帶動了我國青蒿產業的發展。結合亞非國家的實際情況,創新瘧疾防治新方案,并在多個國家示范成功,形成了獨具廣東特色的滅源控瘧方案。目前,團隊仍在科摩羅、多哥、肯尼亞、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非洲國家,以及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承擔中國援助抗瘧任務,廣東抗瘧團隊帶來的新技術、新方法,將加快全球消除瘧疾行動,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事瘧防工作苦中有樂——很苦很累,但也很有成就感。潘波至今仍記得1987年的夏天,他在深圳市布吉鎮連續通宵4個晚上,捕捉到了554只蚊子,其中3只嗜人按蚊顯示陽性?!斑@是國內最后一次捕捉到本土陽性按蚊,也就此證實嗜人按蚊是瘧疾傳播媒介之一。這對之后針對性制定防控方案意義重大?!?   翻閱70余年來瘧疾防控資料時,羅樂常流下眼淚?!奥返谋M頭是消除瘧疾的終點站,但很多前輩奮斗了一輩子,卻遺憾沒有看到終點。我們沿著他們鋪好的路一路走來,不言放棄,最終完美收官,這是公共衛生精神傳承與跨越的最好詮釋?!?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