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綠色轉型

  • A+
  □ 本報記者 陳曉婉 張文婷       方 壘  重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系統推動美麗山東建設,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倓傔^去的2022年,我省以更大力度推進美麗山東建設,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推動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022年前11個月,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省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8.1%;全省153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同比改善10.5個百分點,齊魯大地展現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景象?! “l展方式綠色轉型,走穩“雙碳”之路  1月3日,諸城市昌城鎮福勝村,村民屋頂的光伏面板在暖陽下熠熠生輝?!拔覀儾挥锰鸵环皱X,每年每戶還可以收取2000元的屋頂租金,相當于2畝地的收入,給我們額外增添了一份實實在在的收入?!备俅宕迕裆劢▏嬖V記者?! ′佌乖谘矍暗?,是福勝村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項目?!斑@是濰坊市整村分布式光伏開發規模最大的項目?!眹W諸城市供電公司雙示范建設辦公室人員宋超告訴記者。諸城市作為全國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之一,目前已建成并網光伏項目42.46萬千瓦,年發綠電約5.22億千瓦時,每年折合節約標煤16.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4.1萬噸?! 》e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能源領域是減污降碳的主戰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發展的主力軍和生力軍。2022年前三季度,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37.7%,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光伏、生物質發電裝機穩居全國首位,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快轉變,綠色逐步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鷳B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上加力提效。要加快促進數字化綠色化,縱深推進數字賦能,強力推進綠色轉型?! ∫恢币詠?,紡織染整行業是污水排放大戶?!盀榱苏舾呶廴?、高耗能的帽子,近年來即發集團開展了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技術的應用研究,歷經八年時間相繼攻克了工藝技術、染料、裝備及關鍵部件等核心技術難題?!奔窗l集團董事長楊為東說。2021年,超臨界二氧化碳無水染色產業化示范線正式啟動,實現了印染廢水零排放。秸稈、蝦蟹殼、再生原料制作的纖維等,都成為即發紡織新材料的來源,改變著紡織企業的生產方式?! ‘斍?,我省正加快推進新一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持續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農業投入“四個結構”,推動產業結構提檔躍升、能源結構清潔低碳、交通運輸結構綠色高效、農業投入結構減量增效?! 〈蚝梦廴痉乐喂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窗外冷風呼嘯,屋里暖意融融。近日,記者來到海陽市亞沙村小區居民孫玲玲家中,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達到了28攝氏度?!安还馐菧囟雀?,我們這里供熱用的是清潔熱,既暖和又環保?!睂O玲玲說?! …h保的秘訣,就在山東核電有限公司?!巴ㄟ^抽取核電機組一部分已發過電的蒸汽作為熱源,經過換熱器進行多級換熱,最后通過市政供熱主干網輸送到城區居民的家中?!鄙綎|核電有限公司設計管理處工程師李超說。自2019年實施核能供暖以來,海陽累計減少原煤消耗23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2萬噸。同比核能供熱前,供暖季空氣中PM2.5下降了16%,天氣優良率上升了17%?! …h境就是民生。即便是隆冬時節,小清河中依舊尋得見“尋魚人”的身影。去年3月,小清河濟南段首次發現了大量中華鳑鲏種群?!皶r隔60多年小清河再次發現中華鳑鲏這一種群?!睗鲜猩鷳B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計珍說,“這是小清河濟南段水生態改善、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的有力證明?!薄 ?022年以來,我省堅持深入落實藍天、碧水、凈土三個作戰方案,全力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1月—11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8.1%;全省153個國控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9.1%,同比改善10.5個百分點。去年11月,南四湖流域水質實現歷史性突破,36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歷史上首次達到100%?! ∈∥洕ぷ鲿h強調,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2022年,我省嚴把生態環境質量關,創新監管模式、精簡審批流程、提升執法效能,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訌娚鷳B保護修復,生態優勢釋放綠色動能  冬日暖陽下,黃河三角洲鍋架級自然保護區萬畝檉柳林身披“金甲”。記者跟隨黃河河口管理局黃河故道處副主任、刁口河生態補水總調度劉印才,巡視黃河故道刁口河備用入海流路至入??谝欢?,但見天鵝、大雁、野鴨等候鳥成群結隊,煥發著勃勃生機?! ↑S河三角洲成陸時間短,土地鹽堿,生態環境脆弱,對這里的生態進行修復,補水是關鍵。2022年,我省累計向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生態補水1.9億立方米,較2010—2020年年均補水量增加了3倍多?!巴ㄟ^持續多年生態補水,黃河現行流路兩岸共恢復退化濕地面積29.5萬畝,增加水面面積7.5萬畝,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逐年向好?!鄙綎|黃河河務局水調處副處長彭程說?! ⊥苿狱S河重大鍋架戰略在我省落地落實,加快構筑黃河安瀾屏障、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全面建設黃河下游生態廊道、積極打造沿黃高質量發展標桿,這既是我省的責任,也是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契機。目前,全省共有鍋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5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數量穩居全國前列?! ?022年,我省還創新性將生態質量指數(EQI)納入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考核體系,實行生態質量、環境質量和經濟質量同考核。我省首次對外公布山東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研究情況,為生態產品價值變現奠定基礎;印發《山東省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陸地生態系統(試行)》,為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計量支撐?! ×己蒙鷳B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握好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正在齊魯大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