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實(傷心的什么填詞語)家庭教育責任,更好“依法帶娃”?廣東代表熱議

  • A+
1月25日,在深圳書城龍崗城,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享受閱讀時光。南方日報記者 朱洪波 攝本期熱詞:“依法帶娃”圓桌嘉賓:陳海儀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中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少年家事審判庭黨支部書記全漢炎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肖麗梅 全國人大代表、河源市東源縣三紅糯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今年提交審議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到,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通過家庭教育令,督促甩手家長“依法帶娃”。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我國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到“國事”,從立法層面解決家長“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家長們該如何“依法帶娃”?怎樣更好地落實家庭教育責任?在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圍繞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家長不應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南方日報:據各位觀察,如今的家庭教育存在怎樣的現實問題?全漢炎: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能感受到,父母盡責、和睦有愛的家庭,孩子在品德和行為表現方面都比較良好。有的家庭關系緊張,讓孩子處在冷暴力中;有的家長對孩子管得太多,包辦一切;有的家長當起“甩手掌柜”,對孩子疏于管教,這些都不利于孩子成長。我們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家長首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的,都有長處,父母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同時,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人,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孩子,給孩子積極的鼓勵?,F在有不少家長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按照既定的路線去成長、去發展。這是不對的。良好的家庭教育,首先是要認識孩子,尊重孩子的差異,遵循孩子的成才規律,而不是隨大眾從大流。其次,一定要花時間花精力陪伴孩子。肖麗梅:現在家庭教育中,許多父母、家長不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不懂得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孩子、幫助孩子?,F實中,不少家長因為忙于工作而沒有足夠時間關注孩子成長。我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比例較高,他們缺乏父母關愛,存在性格內向、身體素質較弱、缺乏積極向上精氣神等問題;此外,爺爺奶奶“隔代帶娃”更多是溺愛,孩子一旦養成一些壞習慣就很難糾正。陳海儀:我擔任了很多學校的法治副校長,長期從事少年及婚姻家庭案件的審判。這幾年當全國人大代表,走訪了很多社區居民家長,在立法聯系點也跟很多群眾交談,同時我自己也是一名母親。從我的觀察看,家庭教育中有四個關鍵詞值得關注:第一是了解。孩子在幼年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心理、生理特點。很多家長對這些特點不太了解,每一階段需做哪些引導更沒有概念,相關指導材料也比較欠缺。第二是陪伴。家長往往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好,就片面要求自己的孩子也這么做,忽略了他們的性格和身心特點、成長背景的差異,這就是缺乏陪伴造成的。第三是關注?,F實中很多家長缺乏對孩子的關注。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其實列舉得非常清晰,哪些是不良行為,哪些是嚴重不良行為。這些行為應該是家長必須注意的預警信號。第四是協作。家、校、社會三方面協同還要加強。老師要把在學校發現的孩子的問題跟家長反映,家庭不能回避問題;當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時,家庭要配合公安機關和學校進行矯治;當家庭教育出現不當行為,社區也可以與學校協同做家長的工作。家庭教育促進法要“長出牙齒”南方日報:缺乏家庭教育和未成年犯罪是否有關系?陳海儀:是有關系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方法、父母本身有沒有不良行為,都對孩子有深刻影響。如果引導不當,孩子甚至可能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未成年人保護法里的“六大保護”都和家庭教育相關。當家庭出現問題,最早會在孩子的身心上體現。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及相關配套法律實施,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反家庭暴力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家庭教育將會得到更多的法律指引。南方日報:如何推動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落實,切實引導、指導好家長依法帶娃?全漢炎:首先是要加強普法,讓家長、其他監護人知法明理。由司法及執法機關、學校、媒體等各方合力,加強對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宣傳和解釋,讓更多家長深入了解、理解這些條例。其次是要促進守法,敦促家長、其他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自2021年6月“督促監護令”全面推行以來,針對嚴重監護失職、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等問題,全國檢察機關共制發“督促監護令”7.6萬余份。這一創新舉措為家庭教育注入專業司法力量,提升了家庭教育的“法治含金量”,有效推動監護人切實履行監護職責。家庭教育要有法可依,還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一方面,檢察機關要繼續注重在涉未成年人案件辦理中推行“督促監護令”,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督促監護人充分履職。另一方面,也需要社會各界包括學校、婦聯、關工委等相關部門協作配合,不斷提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以及家長監護意識、監護能力和家庭教育水平。陳海儀:家庭教育促進法不僅僅是司法兜底,更可以“長出牙齒”,突出法律剛性。例如,經批評教育、勸誡、制止等家庭教育指導以后仍不糾正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及未成年人保護機構等可以向法院申請禁止令或者指定居所、配合探視令,人民法院受理后就可以進行規管,杜絕離婚案件中父母一方藏匿孩子等行為。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人民法院的職能定位,賦予審判指導功能,各地法院可以探索在庭審中加入家庭教育,在裁判文書中引入導語或勸導家書等。此外,人民法院還被賦予了發現和糾正等懲處權,例如在審理案件中,一旦發現未成年人存在嚴重不良行為或者犯罪行為,或家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可視情節輕重,予以訓誡、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南方日報:各級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學校、家庭的責任該如何明確?陳海儀:家庭是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促進法里加“促進”二字,更強調家庭教育是家庭的責任,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此外,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明確了人民法院在家庭教育促進中的職能定位,包括配合同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幫助家長提升法定監護能力。全漢炎:家庭教育促進法對各級政府及相關工作部門、學校、家庭的責任都有劃分。但落實中會發現,很多工作都沒法設立一個非常清晰的界限。這就需要各方既承擔各自的責任,又一起合力。從學校來說,我們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邀請法律專業人士輔導家長學習家庭教育促進法等,做好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如今,廣東實驗中學每一位在校學生家長,都能從線上家長微課、專家講座、家校共讀共學營、線下沙龍與家長咨詢等途徑,獲得青春期孩子養育方面的有力支持。肖麗梅: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每個角色都有它不可或缺的作用。我認為只有實現家校合一、政府重視、社會關注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家庭教育法發揮作用。例如,針對留守兒童因家庭教育缺失帶來的心理問題,可以由鎮、村、學校和家庭四個層面組成留守兒童服務信息平臺,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回訪。同時在鎮一級學校安排心理輔導老師,在全鎮鄉村學校巡回上課,及時關注兒童心理變化。我建議,一方面通過與學校、社區聯動,加大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力度,提高大家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另一方面,出臺更為科學的指引,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成長規律,引導家長因材施教。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