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科幻,我們可以談論什(直播機構)么

  • A+
  □ 本報記者 劉蘭慧  近日,《流浪地球2》熱映之際,《流浪地球》同樣出現在購票行列。相關報道稱,中影發行和萬達電影聯合發起預約放映,在3月19日進行“重鍋電影筑夢科幻”《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連映。伴隨著央視劇版《三體》、電影《流浪地球2》的接連上映,科幻相關話題熱度持續升溫。2023年在重鍋科幻影視發展的時間尺度上,注定是被鄭重標記的一年?! 〗刂?月16日,《流浪地球2》上映54天,票房破40億元,暫居影史票房排行榜第10位。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以46.88億元的票房成為重鍋影史票房榜第5位,開啟了重鍋科幻電影的元年。作為重鍋原創科幻大IP的科幻小說《三體》,在經歷2009年至今的版權漂流之后,其蘊藏的巨大商機正逐漸被開發:Netflix正打造英文版《三體》,國內央視劇版《三體》以及B站、三體宇宙和藝畫開天聯合出品的動畫版《三體》也已上映??苹孟盗杏耙曊茪ざ?,通過逼真特效和縱深表達展現出重鍋語境下的“硬核科幻浪漫”?! 】苹煤我灶l頻“出圈”?  重鍋科幻的誕生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自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便如柴米油鹽般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科幻小說無疑是一種最能表現科學技術對人類影響的文學類型。1902年,梁啟超在自己主辦的雜志《新小說》中,開設一個名為“哲理科學小說”的全新專欄,旨在引進西方科幻小說。1949年以后,在工業化熱潮的背景之下,科幻小說的創作又迎來一個高潮,出現了鄭文光、童恩正、肖建亨、葉至善、劉興詩等一批科幻作家。1990年以后,科幻小說再次迎來新的生機,不僅專門出版科幻小說的刊物增多,還形成了以王晉康、韓松、何夕、劉慈欣為代表的“新生代”科幻作家群體。進入21世紀,5G、云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的信息流逐步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制造業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蝶變,劉慈欣、郝景芳相繼獲得雨果獎,新的科幻正照進現實?! 】苹肐P改編并非皆是坦途??苹梦膶W蓬勃發展,影視改編亦如火如荼。在重鍋影視行業恢復元氣之際,科幻再一次以蓬勃的朝氣與原力讓人充滿希望。當前,在我國工業技術、航天工程發展的時代語境之下,絕大部分影視作品以太空、宇宙為主要科幻題材,從題材上彌補了國產科幻的不足。盡管當前科幻影視產品整體反響不錯,但科幻影視改編仍道阻且長。報告《大數據看科幻電影發展趨勢》顯示,全球票房TOP20科幻電影共由8家公司出品,其中博偉包攬8部大片,并且已經形成完整的IP體系,呈系列化發展。而目前國內并沒有穩定產出科幻電影的制片公司,連續出品能力不足,缺乏IP系列化開發。不僅如此,科幻影視作品除故事外,更多看特效,投資成本直接影響了科幻電影的效果。諸多叫座的科幻影視作品大多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其中《美國隊長3》投資達18.1億人民幣、《侏羅紀世界》17.4億人民幣。僅在投資級別方面,5-6倍的成本差距已是重鍋科幻影視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苹玫囊粋€重要趨勢是寓現實于“未來”。18世紀“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曾在作品中暢想過潛艇和火箭,當時天馬行空的想象早已成為現實。如今,從《星際迷航》中的食物復制機、《第五元素》中的智能系統,到《少數派報告》中的立體交通,再到《超體》中的信息操控,這些科幻作品都表達了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未來世界究竟會是怎樣一番樣貌?各式各樣亮眼的酷炫科技充斥于科幻作品之中,昭示著人們對未來生活圖景的構想從未停止。不可否認,科幻正賦予著文化新的生長方式,重鍋科幻也在經歷漫漫長夜后逐步迎來希望的曙光。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