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位科技領袖北京集結!這次我們的命題是科技創新的(藍色的含義和象征)“終極目標”

  • A+
過去一周,AIGC 在狂歡。我們真切地體驗到了人工智能的“指數級增長”,還未從 GPT-4 帶給我們的震驚之中恢復,馬上就被卷入了其與“文心一言”的對比和爭論,緊接著微軟又丟下了一顆名叫 Copilot的重磅炸彈,要重新發明生產力,順便給它差著輩兒的表親 Clippy 正名(沒錯,就是二十多年前那個“臭名昭著”的回形針)。不過,在 OpenAI、微軟、谷歌、MidJourney、百度的輪番轟炸之下,在 Copilot 究竟是解放打工人還是革打工人的命的爭論之余,我們想談談人,包括技術背后的,當然也包括技術面前的。在這個全球化、細分工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感覺自己像一顆螺絲釘,能做的永遠都是高度分化的冰山一角,但事情并不總是這樣的?;赝覀兾拿鞯臍v史,那些璀璨的時代總是會出現一些極其耀眼的人物。文藝復興時期誕生了達芬奇這樣的繪畫大師,但他同時還是自然科學家、工程師,精通雕刻、發明、建筑、數學、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地質學等等,而這樣的通才在那個時代或許并沒有現在這么無法想象,畢竟文藝復興的"Renaissance"一詞延續至今,已經成為了通才、博學家的代名詞。圖丨來源:Pexels我們把時間再拉近一點,看見上世紀初風起云涌的物理世界,一場索爾維會議集結了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等 17 位諾獎得主,是量子力學的瘋狂年代。而到了世紀末,約翰·卡馬克和約翰·羅梅洛在堪薩斯城的車庫里就搗鼓出了《德軍總部 3D》這樣的 FPS 游戲的奠基之作,喬布斯這樣的狂人則憑著個人意志直接定義了蘋果??梢哉f,每一次范式的轉移,每一次對個人、對生產力的解放,都會帶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代,而隨之而來的是井噴一般的人才涌現,而歷史也許很快就要重復這一點了?;蛟S去年我們仍對文生圖的 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搖擺不定,或許早前我們仍對 ChatGPT 的實用性有所懷疑,但 GPT-4 和 Copilot 的出現,意味著 "Work with AI" 將個人的生產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配備了合適的 AI 工具之后,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現有的社會規則很有可能被打破,“超級個體”的時代很可能即將(或者說,再次)來臨。同時,AIGC 目前已經觸及了許多領域,包括自動駕駛、醫療、金融、教育,以及以生物科技為代表的 AI for Science,這一輪 AI 的爆發勢必將進一步賦能各行各業,帶來生產方式的變革、指數級的增長,乃至科學研究的突破。圖丨來源:Pixabay不過,AI 雖然近來“功力大增”,可以幫我們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歸根結底“超級個體”的天花板永遠將由那個人才本身決定,而想要以 AI 重塑各行各業,同樣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進行遷移、設計乃至訓練、調校才能實現。我們相信,在 AIGC 爆發式增長的時代,人才的重要性同樣也被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這一點,從當今世界各國的戰略政策也可見一斑。為保障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網絡安全、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的持續進步和領先地位,美國延續其一向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重視,多年來頻頻出臺政策以構建全方位的 STEM 人才培養體系,更于 2022 年 2 月 5 日在眾議院通過了《2022 年美國競爭法案》,為吸引全球人才赴美、留美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新政,釋放出強烈的人才爭奪信號;歐盟也不甘落后,于 2022 年 7 月通過新的《歐洲創新議程》,旨在引領新一輪的深科技創新,同樣在進行中的還有著名的“地平線”計劃,大力支持基礎研究創新與合作。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我國自然也十分重視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再次同代表委員談到這三方面的工作。顯然,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教育與人才,本質上都是對人才的極高重視。據悉,我國還出臺了諸如《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戰略措施,旨在更深、更廣地挖掘更多的人才,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型、戰略型、復合型和跨界型創新創業人才。圖丨來源:網絡創新人才從未如此重要?!案S式創新”的時代正在或已經成為過去,基層科學突破為應用技術升級累積了強大的發展勢能,在當前全球形勢下,“跟隨”已經不再是選項。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秉承對科技創新人才的一貫關注,在中關村科學城管理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下,由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與《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聯合主辦的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將于 3 月 30日-31 日在北京海淀舉辦。北京市海淀區作為國家一流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聚密度最高的區域,在科學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生態方面遙遙領先。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簡稱“清華工研院”)成立于 1998 年 8 月,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組建和管理的事業單位,承擔清華大學科技成果在北京轉化和產業化的使命?!堵槭±砉た萍荚u論》誕生于 1899 年,是歷史上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科技商業化智庫之一。自誕生起,就深刻洞察每個時代的新興科技和創新商業,長期聚焦于創新科技的商業化和資本化進程,使它不僅見證了百年歲月中跌宕起伏的產業變遷,也參與了一代又一代新技術浪潮引發的時代變革。此次活動的舉辦,除了希望聚集全球創新人才和資源,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加快提升海淀區域創新能力,還將通過最頂級的科技大腦們的分享,為我們繪制出一份關于中國創新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藍圖。本次活動現場,除了新一屆的 TR35 中國入選者之外,我們還將同步邀請往屆 TR35 代表及評委,以及多位頂尖科學家、科技商業領袖、政府代表等一同參與。圍繞科技創新的終極目標以及中國式自主創新的意義和指導等“大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不僅要在實踐創造中找尋答案,更要在思想碰撞中提對問題,在為中國科技發展提振信心、指明方向的同時,共同投身于下一輪的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爆發。在此之前,我們對這些“可能改變世界”的青年科學家們做了一個采訪,提前問了他們關于這些“大問題”的思考,比如:從國家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福祉的角度出發,我們有哪些終極命題亟待解決?又比如在各個科技領域,他們創新的最終目標和終極想象是什么樣?我們試圖通過聚合他們的答案,拼出一張中國科技和產業未來的藍圖。以下為部分節選。終極命題為了人類物種的延續與繁衍有人鉆研卵子分子機理,TA 說我們的使命是在倫理規范下改善全體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有人要做“三維基因組版 AlphaFold”,TA 說希望能給世界帶來戰勝各種大腦相關疾病的新武器。有人致力于“看清”癌細胞的分子特點及其生存環境,TA 說將幫助我們對于生命體和疾病的分子特征的理解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次,希望能夠引起生物醫學研究與制藥產業的范式轉變。為了打破芯片和算力的瓶頸有人利用磁學新奇物理現象,要打破馮·諾伊曼結構的長年壟斷,建立 IT 器件新范式,TA 說大力提升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是每一個中國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有人專注構建更高效、更通用的光學芯片接口方案,TA 說科研工作者需要去解決國家和社會所面臨的一些公共問題,需要有直面問題的勇氣,敢于挑戰痛點,不去回避難點,不跟風追熱點,才能做出有意義的工作。有人致力于將金剛石變成半導體,并實現微電子應用,TA 說要破除當前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在新的賽道上“換道超車”。有人專研將光子芯片通用化,TA 說作為科研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點在于需要把握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平衡,經常反省自己研究工作的價值。為了解決全球的氣候與能源問題有人研究高端微型熱電制冷器件,TA 說TA 的研究拓展了新型制冷材料的研究范圍。有人聚焦光伏發電多維評估技術,構建了全球普遍使用的綜合評估體系,TA 說要尋求低風險-高效益的光伏開發路徑以服務全球凈零排放愿景。有人專注于高溫超導帶材,賦能下游緊湊型可控核聚變,TA 說讓中國高溫超導產業蓬勃發展是我一直堅持的夢想。為了拓寬人類的認知邊界有人深入鉆研光與自由電子的相互作用,TA 說創新的意義在于增強我們對世界的基本理解或造福我們的實際生活。有人用物理學實驗方法,在原子尺度拍攝下溶液中化學反應的過程,TA 說要幫助人們更好地建立“物質觀”。有人利用基于物理模型的計算成像技術,并與先進電磁探針結合實現原子級別分辨率,擺脫光學觀察手段,TA 說要拓展人類感知客觀世界的邊界。有人建立起單原子催化劑的數據庫,找尋規律、探索納米催化,TA 說想看見催化的最本質過程。有人專注電子顯微學,利用機器學習、材料學等交叉學科方法解決技術難題,TA 說我們的研究非?;A,從原子尺度上觀測材料的結構,從而為未來在原子尺度上調控材料性質打下基礎。終極想象一個超信息化社會有人專注于重構 6G 智能超表面,要實現無所不在的通信場景,TA 說應該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為人類未來創造更美好的機會。有人致力于開發可穿戴的柔性電子纖維,打造智能服裝、纖維手術機器人等,TA 說要開發能夠計算的織物/衣服,就如同我們的手機和電腦。有人鉆研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投身開發面向普通大眾的,能用、好用、愛用的消費級腦機接口產品,徹底改變人機交互方式,TA 說這必將顛覆人類現有的生活方式。通用人工智能有人基于“不同智能問題的本質一樣”的信念,統一機器看世界和讀文字的方式,顛覆機器視覺領域長期占主導地位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TA 說如果真能實現這樣的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將有望和 100 年前的電力革命一樣,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生產方式。顛覆醫療有人研發電子皮膚和更高集成度的芯片,TA說 我更愿意把技術拿出來,和產業公司一道探討產業化。有人專注柔性可穿戴電子皮膚發光顯示器件,TA 說未來有望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通訊和醫療方式,實現全新的疾病預防和治療模式。有人利用跨學科的功能性光刻膠打破了柔性電子皮膚可拉伸晶體管的集成密度世界紀錄,TA 說要逐步替代現有有線連接的、硬質的、大型的醫用傳感器,如心電監測器、血壓監測器等,把門診搬到家里,甚至是身上。一個大同的世界有人致力于結合前沿物理與硅基集成電路技術,實現服務于量子計算的大規模低溫精密測控電路,TA 說當今世界的問題,在于物理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由此導致新的產業出現的速度緩慢,加劇了世界范圍內的不平等。我們將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個體的力量很渺茫。當然,我們最喜歡的,還是其中一位入選者的說法,在科學研究項目中,創新=生存。截止目前,已有 80 余位頂尖科技大腦和青年人才確認出席,他們將在為期 2 天的會議里,圍繞生物醫療、科學家創業、AIGC、量子計算、可持續能源及材料、交叉跨界等主題,將他們的創新成果及對創新目標的思考密集地呈現給現場所有參會嘉賓。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