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什么急得什么造句子一年級)在孟苑

  • A+
  □ 楊學貞  苑者,乃學術、思想的精華薈萃之地。乍暖還寒的初春,我來到了位于鄒城東南部的孟苑?! ∴u城,北枕泰山南脈,南襟秦淮要沖,東倚沂蒙山區,西臨魯西平原,城擁山、河環城,樂山樂水樂土,果然是“鄒魯圣地”的好所在。孟苑,北傍護駕山岨,南望鳧嶧山系,東峙洙泗淵源,西擁襟濟平疇,南臨河、河靠山,有山有水有靈,彰顯了“天人合一”的大格局!  孟子卒于公元前289年,距今已有2300多年。孟子生活的戰國時期,既有“武斗”也有“文斗”,各思想派系的交鋒呈現出了“百家爭鳴”的鼎盛景象。國君們懷揣著“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夢想,多少恩怨情仇的爭斗皆沉入了長河、付諸了笑談。思想交鋒總是“大浪淘沙”,“吹盡狂沙始見金”。試問:時至今日,百家學派中有哪家哪派能像儒家學派有這么強大的生命力、影響力?儒家開山鼻祖是孔子,孟子“繼往圣、開來學”,不僅授徒講學,還與弟子一起著書立說,著《孟子》七章,留給后人的這筆思想財富如綿綿細雨,普降于漫漫的歷史文化土壤中?! ∶显芬郎桨?,整體建筑呈“品”字結構,南北向一條寬闊的步行甬道成為中軸線,規劃設計中規中矩。它占地381畝、總建筑面積8.7萬平方米,由重鍋工程院院士、梁思成先生的弟子張錦秋一手設計;它背枕的護駕山雖不偉岸,所有建筑也并不突兀,但其“天人合一”的山水理念,宏大磅礴的建設規模,青墻灰瓦的色彩基調,中庸平衡的規制操守……讓其既有禮儀建筑的莊嚴肅穆、更有古典園林的幽雅靈動,既有敦厚穩健的形態、更有“泰山氣象”的神韻;它細微處見“精神”,將儒家仁義禮智信的“五?!睂W說和孟子“四端四心”思想娓娓道來,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廳一榭、一點一滴,盡顯“重鍋風度、孟子風骨”!  懷著“彬彬有禮”心態,循著“禮門義路”,來到孟苑正南入口處,一尊高聳寬闊的牌坊讓人找到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威壓感。余秋雨說過的“牌坊比天還高”,用在這里是再合適、再妥帖不過了。牌坊正中匾額的“浩然正氣”四個赫然大字,出自孟子“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讓人聯想牌坊背后該有的那諸多注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舍生而取義者也”的生死觀、義利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出世”“入世”觀……兩側匾額上分別刻有“仁民”“愛物”,出自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讓人聯想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老吾老”“幼吾幼”等“民本思想”,聯想到孫中山先生的“博愛”,聯想到振聾發聵的“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撫今追昔,讓人不禁發問:我們現在不是仍然走著先師先哲們規劃的“禮門”“儀路”“亞圣路”“大成路”嗎?  過了牌坊,首映眼簾的是孟子青銅塑像。他與孟廟亞圣殿里的孟子塑像相同之處,皆是眼神炯炯、髯須飄飄,眉宇浩然、思想深邃。不同之處,不僅在于材質、還在于手法:孟廟的孟子像正襟危坐,正面標準,有些“虛化”;孟苑的孟子像昂首站立,儒雅可掬,追求“寫實”。孟苑的孟子像由三部分組成,高8.4米寓意享年84歲,底座4.2米指意誕辰為農歷四月初二,下邊一尊底座,昭示著“母教一人”的母教文化;三層臺階講述著“孟母三遷”的故事,也象征著“天、地、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彰顯了孟子“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献酉裾笔且幘嘏_,取孟子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之意。天圓地方,外方內圓,面積9.9×9.9米,象征《孟子》萬章章句上、下凡各九章的思想貢獻;共有臺階三層,過了規矩臺,就是碧波蕩漾的一泓心池。孟子曾云:“觀水有術,必觀其瀾?!闭蔑@了孟子盡心知命,追本溯源,了解根本,獲知行為方式,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所謂“君子志道”的思想。心池的設計建設,依照舊時學宮前的泮池,彰顯和寓意“智者樂水”、水系連通、一脈相傳、無處不在的孟子思想。靜謐清凈的心池,將光影、虛實、剛柔、時空等融合在了一起,營造出了“洗滌所有雜念、靜心與無念并存”的學術氛圍。綠樹掩映間,駐足心池畔,讓人立刻心靜如水,如池底光潔亮麗的鵝卵石?!靶娜羲苾舫?,蓮花處處開?!毖鐾献邮ハ?,重溫孟子歷久彌新的語句,拂去那些記憶的灰塵,抒發幾多幽古的哲思,研墨浣筆、皓首窮經,心池本身難道不就是一本“道德心經”、一處“精神家園”、一大“朝拜圣地”嗎?位于孟苑中軸線最北端的核心建筑——孟子大殿,高33.5米,建筑面積2萬多平方米,為恢宏大氣、平緩舒暢的漢代風格,厚重淳樸、端莊靜穆,給人以安靜平和的感覺?! 【凵剿`氣,仰先圣之光輝。孟苑,有如氣勢恢宏的合唱,離不開每件樂器的協奏和歌者的共鳴;有如徐徐展開的詩卷,氣勢磅礴,卻又章章相連、字字珠璣;有如鴻篇巨制,宏偉燈塔,嚴絲合縫、一磚一瓦中閃耀著孟子思想的光輝?! ∵@里的晨鐘暮鼓,不僅警醒陰陽昏曉、渾噩蒙沌,營造清心寧靜悠遠的學研氛圍,更能暗示儒家思想繼往開來的接替發展?!疤觳簧倌?,萬古如長夜?!弊鳛榭鬃铀枷氲陌l揚光大者,孟子則是孔子思想燈盞的添油者、行舟的奮楫者、奔走的呼號者。來到孟苑,翻開典籍,聆聽孟子,可以找到儒家思想的源頭和詮釋!  離開孟苑前,再次瞻仰孟子像,恍若他已“復活”:右手持《七篇》,左手輕輕抬起,髭髯下緩緩吐出:  “民事不可緩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民……”  “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那聲音如洪鐘大呂,又如金聲玉振,穿越時空,繞梁不絕!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