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局了然,(鄭州家具展)方運刀斧

  • A+
  □ 本報記者 于國鵬  這幾天,一個莫言、馮鞏說相聲的老視頻又翻紅了?! ∵@個拍攝于2021年底的視頻被大家翻出來,自然還是因為好玩。畫面一看就知道是在冬天拍的,因為兩人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視頻內容記錄了兩人某次見面的戲劇性場面:  匆匆趕來的馮鞏拉開門,顧不得帶好門,幾乎一邊小跑上前,一邊趕緊伸出手,緊緊握著等在那里的莫言的手,連連道歉:哎喲喲,我應該先來,失禮了,真抱歉啊,我從小就崇拜您?! ∧怨首鞑槐嬲婕?,笑瞇瞇地看他忽悠:真的假的?  聞聽此言,馮鞏立馬作發自肺腑狀,一本正經開“拍”:寫了這么多精品力作啊,我都看了,寫得真好!后來我一琢磨,我才明白,為什么您寫得這么好???因為您筆名起得好,叫莫言?! ′亯|至此,馮鞏開始表明自己的那點小心思,請教莫言:最近我也準備開始創作了,我也想起個筆名,您覺得什么好呢?  莫言一本正經、簡單明了地給出建議:閉嘴?! ÷犇越o自己取了這么個響亮的“筆名”,馮鞏先故作意外,脫口叫了一聲“好”,一番尬笑之后,再作忽然明白狀,撇嘴埋怨:我這相聲還怎么說?! 扇斯笮Α ⊥嫫鸸?,兩人也是一流的段子手。隨口抖個“包袱”,都能甩得叮當響?! ∧栽啻谓忉屵^自己取這個筆名的由來。他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喜歡說話的孩子,后來寫小說準備發表時,用了“莫言”的筆名,就是為了告誡自己要少說話。結果,“事實證明,我一句話也沒有少說,而且經常在一些特別莊嚴的場合說出實話來?!狈凑?,他就是嫌自己話多,說過了又容易后悔,才取了這個筆名?! ∧詫懗鲞@么多優秀作品,自然不是僅僅因為筆名起得好。但從某些方面來說,這個筆名也確實能夠體現他某種洞察的智慧。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一種現象,思考越豐富的人,說話越謹慎小心,反而是持皮毛之見者,更喜歡夸夸其談。能讓自己“莫言”,不是不說話,而是說話要有一個前提,即要有一種大見識、大情懷,才能把話說得得體,說得準確而又恰如其分。讓人聽起來,也會有所啟發,有所收獲?! ∧栽趧撟鞣矫?,確實也非常強調這一點。比如,關于長篇小說創作,他這樣闡述:我認為,一個作家能夠寫出并且能夠寫好長篇小說,關鍵是要具有“長篇胸懷”?!伴L篇胸懷”者,胸中有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之謂也。要有莽蕩之氣,要有容納百川之涵。所謂大家手筆,正是胸中之大溝壑、大山脈、大氣象的外在表現。大苦悶、大悲憫、大抱負、天馬行空般的大精神,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大感悟——這些都是“長篇胸懷”之內涵?! 》炊灾?,涵養出自己的“長篇胸懷”,才能更深刻地觀察周圍的世界,更深入地思考社會生活的本質,才能把世相百態看明白了,才能把時代變遷看透徹了。有了這樣的洞察力,有了這樣的思考深度,再加上必要的創作技巧,才能對自己的創作有一個全面的把握,做到“胸有全書”,才能讓邏輯環環相扣,讓作品凝成一個互相照應的整體,不至于信馬由韁,枝蔓叢生,寫到哪兒算哪兒,或前后脫節,完全對不上茬?! ∽龅竭@一點,會給創作帶來怎樣的幫助呢?不妨仍以莫言為例。他的作品常讓人吃驚——小說還可以這樣寫?比如長篇小說《生死疲勞》,無論結構還是敘事都讓人耳目一新。他能在43天時間內完成這樣一部“骨相奇特”的作品,正在于他在動筆前已對作品了然于胸。學者劉偉評價:“速度的來臨也許只是作家蓄積已久的創作和某種恰如其分的敘述策略突然遇合產生的結果?!北磉_的正是這個意思。劉偉認為,這部小說在敘述上所進行的探索令人驚嘆,它在古老的民間文化觀念與現代小說技巧之間左右逢源,在視角選擇、結構安排、敘述人設置等方面都表現了精湛的敘述藝術。他像一個老練的魔術師為人們上演了一出敘述“雜?!?,讓人們在奇特的輪回敘述之下目睹了魅影浮動的歷史圖景?! 〖毤毞治鰰l現,古往今來的那些優秀作家莫不如此。清代金圣嘆對小說《水滸傳》推崇備至,曾大加感慨:“嗚呼,天下之樂,第一莫若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讀《水滸》?!倍渫瞥绲闹匾蛑?,就是認為作者施耐庵在創作前已經做到“胸有全書”,以至于作品有伏筆、有應筆,如層巒疊嶂,又回合往復,妙趣橫生?! 〗鹗@在點評《水滸傳》時說,作者“有有全書在胸而始下筆著書者,有無全書在胸而姑涉筆成書者”,《水滸傳》顯然屬于前者。他以書中寫晁蓋的方法為佐證。他分析,“一部書共計七十回(注:金圣嘆刪改版),前后凡敘一百八人,而晁蓋則其提綱挈領之人也。晁蓋提綱挈領之人,則應下筆第一回便與先敘。先敘晁蓋已得停當,然后從而因事造景,次第敘出一百八個人來,此必然之事也。乃今上文已放去一十二回,到得晁蓋出名,書已在第十三回?!薄 τ凇端疂G傳》不同尋常的寫法,金圣嘆進一步評析:“如以晁蓋為一部提綱挈領之人,而欲第一回便先敘起,此所謂無全書在胸而姑涉筆成書者也;若既已以晁蓋為一部提綱挈領之人,而又不得不先放去一十二回,直至第十三回方與出名,此所謂有全書在胸而后下筆著書者也,夫欲有全書在胸而后下筆著書,此其以一部七十回一百有八人輪回?疊于眉間心上,夫豈一朝一夕而已哉!”顯然,在金圣嘆看來,《水滸傳》的這種寫法,是“有全書在胸而后下筆”才能做到的?! ∵@種寫法有什么好處呢?金圣嘆認為,是讓結構更加“精嚴”。在《水滸傳序三》中,他寫道:“蓋天下之書,誠欲藏之名山,傳之后人,即無有不精嚴者。何謂之精嚴?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是也?!币源藰藴蕘碓u價《水滸傳》,他認為:“夫固以為《水滸》之文精嚴,讀之即得讀一切書之法也?!庇纱丝芍?,金圣嘆對《水滸傳》寫法的高度贊賞,對“胸有全書”創作的高度贊賞?! 〔粌H小說創作如此,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其實也遵循著同樣的邏輯。前不久,著名編劇高滿堂接受采訪,在談到某些國產電視劇出現“爛尾”現象時,認為是邏輯出現了問題,生活的邏輯、情感的邏輯、戲劇人物的邏輯都不在軌道上了。擔任過《家有九鳳》《闖關東》《大工匠》《溫州一家人》等電視劇編劇的高滿堂說:“我發現很多編劇不寫人物小傳,他上來就寫,或者有一個大綱就寫。我寫劇本的時候,哪怕一個出場很短的只有幾場戲的人物,都要做個小傳,你從哪里來,你到哪里去,你的起點是什么,你的落點是什么,都要精心設計。所以基本上跑不了。人物內心的豐富性做得不夠,40集,基本到了20集,到中段就亂了。觀眾就說你不符合邏輯啊,這個人物不對啊,他怎么能這樣呢,就是這個問題?!薄 ★@然,在高滿堂看來,要把邏輯拉回正常,一項基礎性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寫人物小傳,而如果做不到“胸懷全劇”,也肯定難以把人物小傳寫好、寫豐滿,如此一來,劇本肯定難以扎實地立起來,出現“爛尾”現象也就很正常了?! ∫氚逊孔咏ê?,“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揮斤運斧”,又正與“胸有全書”“胸有全劇”有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