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人員管理的五大要素)人都愛廣場舞?

  • A+
  □ 本報記者 朱子鈺  本報實習生 姜藝 郭璇  從農村到城市,從廣場到小巷,廣場舞隨處可見。動感的音樂配上簡單的舞步,三五成群的人們,訓練有素,舞動身姿,統一步伐,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一項自發興起的民間活動,廣場舞硬生生地被愛好者跳成了一種極具特色的文化現象,從國內跳到了國外,從中老年群體跳向了年輕一代?! 〗涍^多年的發展,廣場舞延伸為城鄉文化的一部分。不信,你隨便往廣場一瞧——現在的廣場舞隊伍中多了許多年輕的面孔。在濟南泉城廣場,記者看到,除了常駐廣場的中老年群體之外,大批年輕人來到夜晚的泉城廣場盡情舞蹈,廣場舞參與者中甚至已經有了00后?! ∽杂?、快樂、沉浸是年輕人跳過廣場舞之后反復提及的感受,有許多網友表示“體驗過后就愛上了”“廣場舞領舞阿姨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正因如此,“廣場舞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言論被不斷證實,可以看到,廣場舞給予人們的,不僅是運動后的快感,更多的是這種舞蹈形式沉淀的文化樂趣?!皣襁\動”  廣場舞流行的關鍵首先是無負擔。對于參與者來說,廣場舞沒有過多的專業要求,只要能夠跟上節拍,放松心情即可,這樣一來,門檻大大降低,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群體參與性?! 墓胖两?,群體性的舞蹈很大程度上講究氛圍感和自發性。細細追究,在我國,廣場舞的歷史可以說源遠流長:馬家窯文化遺址曾出土過一件舞蹈紋彩陶盆,上面畫著一群人手挽手圍成圈舞動,現代學者多認為他們是為農業豐收或打獵歸來而舞,這種代表群體協作、對應著群體性生產生活的場景,在形式上與廣場舞有異曲同工之處——這也許可以稱為最初的廣場舞了?! ‖F代的群體舞蹈歷經“廣播體操”“交誼舞”等幾個階段。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交方式不斷變化,大眾不再滿足于舞廳的場地限制,加上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休閑娛樂場所的增加,廣場健身文化逐漸發展起來,廣場舞復歸群眾之中,官方頒布的《全民健身條例》更起到推動廣場舞文化繁榮的作用?! ∮谑?,廣場舞在短時間內快速風靡全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運動”。在舞蹈表演中,不管是情節舞還是情緒舞,演員的快樂往往來自完成了某個角色或者表達某種情緒,廣場舞的快樂是簡單直接的因果:因為我跳了舞,所以很快樂。它的側重點不在“表演”,而在“參與”,不需要面對觀眾,只需要面對自己。而那些常規舞蹈表演過程中的重難點,比如民族舞和西方現代舞的界限、身高體重的標準、燈光舞美的要求等,在廣場舞中統統不存在。只要有人群伴隨著空間和音樂,就可以隨時按下廣場舞的開關?! 〗y一化集體化的文化內核  在經濟騰飛與文化繁榮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廣場舞也被賦予更多的文化象征意義。當廣場取代了舞廳、廣場舞替代了交誼舞,從私人空間到公共空間、從婚戀需求到健身功能,廣場舞體現出人們受新時代多元思想交融影響形成的開放包容、個性獨立等理念以及健康科學生活觀念?! 〈送?,廣場舞正在演變成一種民生需求,其意義超越了單純的健身、娛樂功能或者審美意味,已然構成了城市景觀中具有重鍋特色的社會文化與交往空間。作為一種集體性質的舞蹈,廣場舞具有統一音樂、統一舞蹈動作甚至統一的著裝,統一化、集體化的文化內核,與我國倡導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與社會運行高度合拍,大大提高了個體在社會中的歸屬感,這是廣場舞廣受歡迎的重要前提?! ‖F代社會中,高歌猛進的城市化進程使得基于親緣與地緣的“熟人社會”轉變為原子化的“陌生人社會”,脫離了血緣與宗族的天然紐帶,人與人本質上是疏離的,尤其是跟隨子女進入陌生城市生活的中老年人,既因為退休脫離了社會工作關系,又遠離故土削弱了與親緣的聯系,社交隔閡便成為影響其晚年生活幸福的極大阻礙。此時,廣場舞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交往空間,基于趣緣、以跳舞為“社交貨幣”,重新聯結起松散但豐富的熟人紐帶,緩解了人們在經歷了熟人社會瓦解、人際交往失范后的不安與焦慮,重拾自我在社會關系中的自洽?!  皬V場舞是最積極的文化溝通方式,這是民間自發的交流?!北本┪璧笇W院教授慕羽表示,廣場舞不僅可以鍛煉、活動,還可以讓人感受到在小社會中,從陌生人到熟人甚至是準親人的溫暖和熱烈。年輕人的“狂歡廣場”  廣場舞一開始常常與“中老年人”“大媽”“大爺”等群體性詞匯掛鉤,這看上去很自然:運動強度適中,專業性低容易參與,又能愉悅身心,許多人把夜晚的廣場舞當成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娛樂活動。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就帶上積攢一整天的活力盡情享受舞蹈的節拍?! 〉墙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加入進來,成了廣場舞大軍中的一員,這也代表著廣場舞正在被更廣泛的群體接受?! 臐先菑V場廣場舞的盛況來看,現在的廣場舞已經融入了許多現代舞蹈元素,如流行、爵士、重鍋風、k-pop等,音樂也都是當下熱門,廣場舞越來越年輕化、個性化,年輕任達有占領廣場舞陣地的趨勢?!  盎盍o關年齡,舞姿不需優雅?!敝饾u成為廣場舞的精髓。對于年輕人而言,廣場舞是一種情緒出口。跟著人群跳躍、歡呼,一方面能夠通過舞蹈運動來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也打開了一種新的社交方式。也就是說,廣場舞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青睞,正是因為他們可以在放松、無目的的群體舞蹈中享受“此時此刻”,不用在意已經做完的動作,也不用預設將要發生的動作,沒有必要與誰競爭,也不需要目的地,在廣場上要做的事情,僅僅是舞蹈而已?! ∨c此同時,作為一種自我呈現的另類表征,跳廣場舞也給年輕人提供了展示才藝與獨特性的機會。廣場舞與時俱進,配樂不再局限于夕陽紅舞曲,更多與亞文化元素相融合,開創了屬于年輕人的廣場舞。此外,廣場舞所在的公共空間天然地成了學者巴赫金所說的“狂歡廣場”,群體性的舞蹈也演變為“群體性的狂歡”:在一次次廣場舞狂歡中,年輕人釋放著在現實中無處安放的、充滿焦慮不安的情緒,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廣場舞狂歡的同時也完成了一次對于瑣碎生活的文化抵抗?! 】偟膩碚f,廣場舞作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實踐,其形式、內容不斷嬗變,記錄著大眾文化的演進,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能在流變的廣場舞中找尋到它之于個體的獨特意義。作為社會公共文化與交往的場域,廣場舞并不獨屬于某一個群體,而是屬于試圖在這個空間里實現身體與精神價值追求的每一個人。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