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鐵(wait的過去式)軍”的一千多個日與夜:風中穿針、海底繡花,托舉起“臥海長龍”

  • A+
伶仃洋上,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深中通道“臥海長龍”的雄姿愈加豐滿。如同“搭積木”一般,隨著最后一片鋼箱梁安裝完成,項目控制性工程——世界海中最高鋼箱梁懸索橋伶仃洋大橋正式合龍。作為深中通道關鍵控制性工程,伶仃洋大橋主跨長1666米,主塔高度270米,不僅是世界上通航凈空最高的跨海橋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徑的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一舉創造了諸多世界之最、國內第一?!白院?、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闭驹?70米高的大橋西索塔塔頂,“90后”工程師陸梓生回想起5年前,那時他在這里打下第一根樁基,就像在茫茫大海里播下一顆“種子”。與陸梓生一起的,還有在保利長大深中通道S05標海上施工平臺上的一支“鐵軍”。在伶仃洋大橋建設的一千多個日與夜里,海上廚房里的煙火氣、工人衣服上的厚鹽漬、工期完成的歡呼雀躍、個人成長的酸甜苦辣……這些關于他們的故事,像陽光和海風一般滲透進這座大橋的“體內”,滾燙、炙熱?!叭松S多第一次,都獻給了伶仃洋”今年33歲的陸梓生是汕頭人,對大海并不陌生。2018年6月25日,早上5點天還沒亮,他乘船來到伶仃洋,參與組織施工船舶打下了伶仃洋大橋西主塔第一根鋼管樁。當時的心情就像今天大橋合龍一般激動?!爸挥浀卯敃r海風很大,四周什么都沒有,白茫茫的大海望不到邊?!标戣魃f,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參與海上施工,“都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這茫茫一片大海上,要怎樣建起一座大橋?”最初,陸梓生每天乘船來回海中與岸上。有時工作需要,他們干脆像漁民一樣住在船上。陸梓生回憶:“第一次在船上過夜時,海上浪大船搖,周邊的發電機、打樁船機械轟鳴,正常入睡都很困難?!彪S著打樁船將管樁一根根扎進海底,海上臨時施工平臺、海上生活區終于在2018年底逐漸成型,工程開始正式進入主橋樁基的大面積施工階段。2019年1月,茫茫大海終于迎來了廚師,這極大改善了包括陸梓生在內的建設者們的海上生活?!皯撜f許多人的人生第一次,都獻給了伶仃洋?!眮碜院系狞h紹明笑著說。今年48歲的老黨是大橋西索塔海上施工平臺的廚師。他還記得,乘船到施工平臺報到那天,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坐船,一下子就暈船了。老黨見人總是笑呵呵的,讓人以為他的工作很輕松,其實不然。西索塔海上平臺施工高峰期有接近300名建設者,老黨和另一位同事每天都要往返岸上買菜,兩個人每人輪一個月,每一次要買500多斤食材,“大家都忙,不好意思叫別人幫忙,都是自己在岸上慢慢把500多斤菜扛到船上?!痹诖酥?,隨著海上工作不斷推進,海上施工平臺的設施越來越完善,宿舍區不僅安裝了通信基站、空調等設施,平臺上還建了籃球場、閱覽室等公共空間,甚至在主塔封頂后,270米的塔頂也建了一間有空調的休息室,還成立了“云端黨支部”?!斑@里給了我們一片新的天地”270米,伶仃洋大橋的主塔高度,創造了海中鋼箱梁懸索橋的世界紀錄。如此龐然大物,如何“平海而起”,又要如何確保其在海中屹立不倒?這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2019年10月,在忙完伶仃洋大橋一段引橋的建設工作之后,陸梓生被正式安排到主橋負責現場施工,而后逐漸成長為同事們口中的“托塔天王”。270米高的塔身建造,用的卻是“繡花”功夫。陸梓生向記者介紹,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塔柱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橫截面呈八邊形,整座主塔含承臺、樁基共澆筑混凝土約12萬立方米,鋼筋用量高達1.4萬噸,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在過去,橋塔塔身需要工人一層一層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不僅存在高空作業風險,施工精度也難有更加精細的保障?!盀榇?,我們大膽創新,在施工過程中大量采用鋼筋部品化施工工藝,相對傳統人工綁扎施工,產能和質量都極大提升?!标戣魃硎?,如此一來就省去了現場綁扎鋼筋的工序,只需將預制的鋼筋部品進行“繡花”般的精準對接就可以。在“繡花”功夫下,主塔“節節攀升”,順利封頂。2022年5月,伶仃洋大橋進入架設主纜的施工階段,站在伶仃洋上270米的高空,此時腳下已經鋪設好長約3公里、寬約4米的施工貓道。四川大涼山的彝族三兄弟穿梭其中?!耙妥逍值苣懽哟?,有上進心,是我們高空作業的得力干將?!闭f起三兄弟,陸梓生豎起大拇指。曾經參與過南沙大橋建設的彝族三兄弟是伶仃洋大橋主纜架設工作的主力。伶仃洋大橋單根索股長約3公里,重約85噸,比同級別跨徑懸索橋索股重了約40%。主纜架設、緊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索股層距、線形控制的難度也更大。而這一切,都需要建設者在空中的貓道上完成?!捌胀ㄈ似鋵嵑茈y想象,施工貓道在夜間風大時上下搖擺的幅度可以高達兩三米,為主纜架設帶來很大阻礙?!比值艽蟾绲睦锷郴貞浀?。累了,兄弟間互相幫助;苦了,兄弟間互相鼓勁。兄弟情“擰成一股繩”,大橋索股也“擰成一股繩”,2022年10月,199根索股完成飛跨伶仃洋,兄弟三人再次見證了大灣區的壯舉?!皬拇笊阶叩酱髽?,家人都夸我們能干,這里給了我們一片新的天地?!钡睦锷痴f?!懊鎸щy和挑戰‘死磕’下去”從上空俯瞰,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就像一顆切面漂亮的巨大“鉆石”一般,鑲嵌在一片更大的“人工島”上。西錨碇錨體封頂那天,作為這座“人工島”的“島主”,陳凡無比激動。原來,為在伶仃汪洋中造出巨型錨碇,施工團隊首先要采用圍堰筑島的工藝“改水為陸”,將水上施工環境轉換為陸域施工環境,在海上造出3.15萬平方米的橢圓形臨時人工島,之后才能開展地下連續墻、錨碇基礎及錨體澆筑等主體結構施工。整個“人工島”的筑島歷程,是一場“死磕”。來自湖南的陳凡今年33歲,2017年從云南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在南沙大橋“鍛煉”沒多久,就被派來參與伶仃洋大橋建設。讓他沒想到的是,初出茅廬的他,剛來就被委以重任——作為技術員參與起草西錨碇人工島的筑島方案?!澳菚r候剛畢業,只會畫圖搞設計,對現場施工技術簡直是‘兩眼一抹黑’?!标惙不貞浀?。不懂、不會,就重頭查資料。從2018年2月開始,在陳凡與同事們“死磕”了4個月之后,終于做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結果卻在專家會上經討論后被否決。原來,西錨碇與東錨碇不同,這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水深較淺,還要考慮通行航道問題,因此業內比較成熟、傳統的“鋼管圍堰”方案行不通?!捌鋵嵾@個時候東錨碇的方案已經確定了,而我們要推倒重來?!标惙部嘈χf,當時辭職報告都已經揣在懷里了,“壓力太大,感覺自己勝任不了這個任務。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我跨過這道坎,那就不是一般的成長?!痹跉v經推倒重來、查閱資料、到處調研之后,無數個挑燈夜戰,陳凡所在的S05標技術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套新型柔性筑島結構方案:使用專業設備在海底打下相對鋼管樁更加“稀疏”的DCM樁,作為海域復合地基承載,再使用大型抗浪砂袋填充島壁,最終吹砂成島。相比傳統的“鋼圓筒圍堰”,柔性方案更適合淺水區,并且節約了大量鋼材和大型設備投入,在最終拆除時,也更加高效便捷?!捌鋵嵶钣谐删透械臅r刻,就是我們建設者把厚厚的施工圖紙,一張張變為現實的時候?!被叵肫?年前這段“痛苦”經歷,陳凡直言,參與超級工程最大的感觸就是,面對困難和挑戰“死磕”下去,勇于創新,才能得到淬煉。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