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李寧國潮)山東山西誰傳誰

  • A+
  □ 本報記者 盧昱  有學者認為,煎餅是明初山西移民帶到山東的美食,其理由是在山西長治尚有大鏊煎餅,其做法、吃法與山東相似。結合山東大槐樹下的傳說,這個結論好像有了先入為主的優勢?! 〉毦科湓?,則可能是另一番風景——是山東移民將煎餅帶到了山西?! 〖屣灋楹螐纳綎|飛到太行山以西呢?解剖今長治市屯留區五里莊的發展歷程,可知煎餅飛行的蹤跡。五縣之民五戶到山西謀生  歷史作為一種知識資源,并非單向發展過程,而是不斷解釋和沉淀的過程。在1931年8月底的《大公報》上,有兩篇署名法天的連載稿件,講述了五里莊這一山西模范村的由來。這白紙黑字的介紹背后,有著更多口述記憶尚待挖掘?! 」饩w二十五年(1899年),膠東水旱相乘,三年未收,人民生計幾絕,山東人王擇三在這年冬天率諸城、安丘、濰縣、昌樂、膠縣五縣之民五戶,到山西謀生,乞討于潞澤之間。到了第二年六月,受大刀會、義和團影響,這五戶山東人已失討飯之便利,于是由潞安北四十里的潞城游食而入屯留,可各村仍拒而不留?! ⊥鯎袢姸嘧R廣,覺得討飯不是長久之計,便與眾人商量自治之策以圖生存。他們發現在縣城外五里的地方,有一片荒草齊胸的原野,只有居民一戶,便以乞討的積蓄,購地墾荒營居?! ‘敃r長治地區土地價格較低,每畝地價制錢一百文,錢若不足,則以白面二斤換地一畝,這樣每戶購地一百畝,合五百畝,從此一面營造草房,一面開辟荒地墾種,脫離了乞討生活?! ≡谕土粼?,這五戶山東人不忘老家飲食與風俗,將煎餅的食俗也帶過來。過了將近十年,五戶之一的鹿松林認為十年之計、莫如種樹,開啟種樹模式,從此田無廢土、家給人足。1921年,閻錫山推行積極發揮民眾作用的“用民正直”,提倡發展民德、民智和民財。他認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正直”。這一年,他恰巧到了長治,聽當地官員介紹五里莊鹿松林專心培植樹株十多年,上檔一帶無論公私所栽柏苗,皆其所自出也,心中大喜?! ¢愬a山到村里一看,果然道路修整、樹木暢茂,村中無一游民,野外無少荒土,兒童皆依時就學,婦女亦各操工作,深為嘉許,將五里莊改名為新民村。此時,整個山西出現社會比較安定、生產有所發展的局面,河南、山東、河北等鄰省的災民大量涌入山西,尋求安居樂業之所。到1931年,五里莊村民已增至七十八戶,共草房三百九十間。獲得好收成  今天的屯留區,有個令人稱奇的特色,山東人、河南人以及真正土生土長的屯留本地人,在二十七萬人口當中幾乎各占三分之一。屯留雖然不大,卻是一個境內擁有“九省十八縣”移民文化的包容之城?! v史學家葛劍雄認為,人口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歷史進程,也是人口本身與經濟發展相互制約的過程?!爱斘覀儗v史上的人口進行研究時,實際上是對歷史研究提供補充材料,或者說從具體的微觀上,反映歷史的一個趨勢?!薄 ∫暯寝D到五里莊,到1931年時,一共分為三個戶口單元:第一閭三十一戶,男一百二十五口,女一百零九口,現住男一百二十二口,外村種地者三口(春去冬回),學童四口,經過步兵學術科訓練之精練壯丁二十七口,蓄發纏足者無,廢疾者、受刑事處分者、素行不正者、形跡可疑者、非家族雜居者無;第二閭二十八戶,男一百一十口,女九十一口,現住男一百零三口,外村種地者七口,學童十六口,精練壯丁二十七口;第三閭十九戶,男九十四口,女八十口,現住男八十五口,外村種地者九口,學童十四口,精練壯丁十五口,廢疾二口。如今,五里莊600多戶人家,有100多戶攤制煎餅,山東移民的后代靠著樸實的手藝發家致富?! 〖屣炇谴旨Z細作的經典食品。一百多年前,五里莊的山東人吃苦耐勞,所種植農作物以麥子、谷子、高粱、玉蜀黍為大宗,豆子次之,籽麻、胡麻等再次之。此外,村民還積極發展副業,大宗者林榛,年售一千元,沙果一千元,桃二千元,梨、核桃、紅果、櫻桃等為數甚微,自食而不外賣?! ≈档米⒁獾氖?,山西人儉樸,專意五谷之類,不注重菜蔬,山東人則迎合其所需,種菜類者甚多,住草房種菜、賣菜者多山東人。菜蔬類有蔥、韭、芫荽、茄子、黃瓜、辣椒、胡芹(芥菜)?! ∥謇锴f的山東移民相對幸運,土地比較肥沃。有不少山東人選擇了貧瘠僻遠的山區。這些地方對山西本省平民來講缺乏吸引力,而對于苦無土地而富有耕作經驗的外省百姓而言,廣闊的山區往往成為理想的定居之地。光緒大荒后,大片土壤肥沃的良田無人耕種,清整幅實施鼓勵墾荒的政策,于是晉南、陜西關中地區成為移民遷徙的重要地區?! 」饩w十三年(1887年),山東人焦云龍赴任富平縣令,捎信老家山東各地,鼓勵老鄉來陜落戶。今富平縣竇村落戶較早的山東人有邱姓、劉姓、岳姓、鄧姓、張姓、王姓、李姓等,主要來自昌邑、濰縣、高密、平度等地,他們數千里遷來富平竇村,搭窩棚,開荒地,安居創業。在關中地區最大的山東移民村——閻良區譚家村,現有人口四千余人,多為昌邑角蘭、孫家上疃、大莊、七里蘭等村后裔。當年山東人剛到陜西,開墾當地人不愿耕種的亂石灘地,但勤勞的山東人經過幾年的收拾,就獲得好收成。煎餅飛到更遠的地方  男耕女織的生活方式,也被山東人帶到太行山以西地區。尤其是濰縣、昌邑等地的移民,會養蠶織帛、捻線就織,五里莊在1931年時,有木機三十五架,外購棉花自紡自織。之前,村民曾種桑約一頃,因天氣甚寒,收量有限,每年蠶桑售價六七元,不如種地合宜,遂改種五谷。育蠶則桑葉外購,婦女于冬天編草帽、草鞋,約售三百元?! ‘敃r,全村還有獵戶二十八家,獵槍五十余支,秋后入山打獵。以宣統三年(1911年)獵取最多,西行一千余里至陜西而回,獵有狐貍一百一十三只、每只二兩八錢,狼二只、每只二兩八錢,豹二只、每只八兩,黑貂一只、每只七兩?! ∥謇锴f人的經濟互助,在建房時可見一斑。當時,土著最講居住,磚瓦樓房占十之八九,山東人則住土墻草頂房。村中建房時,全村會來互助?! ≡诋敃r的《大公報》記者看來,鄉村的道路能反映農人對公共事業的關切程度。不少地區的村民顧目前之利,培植地界之埂埝,道路日掘日深,地則日墊日高,相差不啻二三尺,雨后則道路成渠、車馬難通,于是不得不繞行田內,作踐田禾實多。五里莊的村民有鑒及此,將道路加高三尺,而傍植以有秩序之洋槐,界內道路悉成坦途,通行大路寬一丈五尺、長三里多。如遇大雨、道路不通,村里人則臨時補墊,行人無不稱便?! ≌劦轿謇锴f的村規民約,更是深入人心,其大綱細目詳載各村民腦海之圖書館中。到實行時,不問親疏遠近,其章程雖無發綠為后盾而人人實行。其村規如下:不準吸毒品及紙煙,喜慶節日亦不準賭博,無病不得放棄農田工作,不準懶惰游戲?! 「x傳家的文化,在五里莊也體現得很明顯。1931年,當時村中已有初級小學一處,共學生三十四人,均免學費。有學董一人,論成績縣城之高小亦望塵莫及。當時還擬設一女子部,并計劃擴充為兩級學校,圖書、儀器、標本、體育等項均籌有具體辦法,不久當可實現。村內女子無一不識字,兒童入學為強迫制?! ∥謇锴f小學曾走出重鍋建設銀行首任行長——武博山。他祖上是山東省濰縣人,其祖父因生活所迫,全家逃荒來到山西,落腳五里莊。由于落戶在五里莊的都是山東遷來的農民,所以村子一直保持著山東的方言,沿襲著山東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儼然一個地處山西的山東農民村落?! ∪缃?,五里莊的煎餅也在走創新之路,玉米面、小米面、大米面、雜糧面都有。村里領導也在創新銷售模式和產品賣點,借助電商平臺讓本村煎餅“走出去”,將五里莊的移民故事、移民文化通過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隨煎餅飛到更遠的地方……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