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兩相宜

  • A+
  □記者 孫先凱 通訊員 李加兵 報道  五蓮縣“齊魯風情5號路”順山勢、借山景,發展成當地東部的一條旅游路、致富路、幸福路。  長圖 | 數讀五蓮“山戲”新唱  □ 本報記者 孫先凱 栗晟皓       吳寶書 趙洪杰  今年櫻桃采摘季接近尾聲。五蓮縣戶部鄉“果樹大本營”種植基地43座冬暖式大棚收獲大櫻桃21萬斤,加上周邊火起來的采摘游、民宿游,基地實現收入1260萬元。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旅產業開發,五蓮櫻桃這一鍋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年產值增至3.03億元?! ∩竭B山、山套山,五蓮的山有三千三。因山而名的五蓮縣,山地丘陵面積占86%,全縣森林覆蓋率31.45%,全省排名第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33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29個百分點。生態是亮麗名片和最大發展優勢。日前公布的五蓮縣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結果顯示,五蓮2021年度GEP為292.96億元,是GDP的1.38倍?! ≡谕七M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實踐中,如何撬動生態這一鄉村振興的支撐點,將綠色顏值轉化為金色價值?  答案,在探尋中有了結果——多年來,五蓮縣幾屆領導班子咬定生態優先發展這一戰略不動搖,堅持“唱山戲”“走山路”,持續厚植生態底色,發展“美麗鄉村+農業、文化、旅游”等新業態,以綠色發展激活生態經濟。從“賣產品”到“賣風景”  “我們富園茶場的全名是‘富園春—朝海洞天生態園’,還是鍋架3A級旅游景區?!?月9日,黃慶富帶著記者走進了一個林茶結合的生態茶場?! ∥挥谖迳徔h叩官鎮的富園茶場總面積3000畝,但茶樹只有1200畝,其余栽種的是雪松、側柏等苗木,500多種植物、100多萬株林木形成高中低錯落有致的綠色生態防護林,將一個個大小不等的茶園分割開來?! ∪居谢?、四季常青,記者在這片“植物園”中見到了茶場負責人黃慶富。說起生態茶場的與眾不同,他打開了話匣子:茶樹喜溫怕寒,越冬防寒始終是個大問題,防護林降低了風速,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林木覆蓋率高,各種鳥類多,還能達到生物防蟲的效果?! ∩鷳B茶場投入大、見效慢,但多年堅守,讓黃慶富嘗到了甜頭:普通農戶種植的茶園,一年畝均效益在1萬元左右,富園茶場效益在3萬—5萬元,2022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今年預計4000多萬元。去年,為推動綠茶品質化、高端化發展,日照成立日照綠茶臻選聯盟,10家行業標桿企業成為首批聯盟茶企,富園茶場以第一名的成績入圍?! 「粓@茶場小生態的營造,也得益于五蓮整個大的生態系統的持續改善。同樣受益的除了茶葉,還有櫻桃、藍莓、黃桃等當地眾多特色農產品?!  鞍旬a業生態化作為農業發展方向,全縣林果面積達到50.3萬畝、果樹總面積為27.8萬畝,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值分別占30%以上?!蔽迳徔h農業農村局局長徐桂亮說,為集聚生態農業發展力量,全縣大力推行檔支部領辦合作社,探索土地入股、果樹入股、鄉村游入股等多種模式,檔支部領辦合作社達到627家,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止Y源起來了,生態標準提高了,新業態培育也就有了底氣。在松柏鎮群山環繞的竇家臺子村,現在每到周末,村口的汽車都排起長隊?! ∪藲獗锏谋澈?,有一段三任村支書“同唱一首山歌”,接力實現產業“三級跳”的佳話:四十多年前,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時任村支書韓崇專帶領村民開墾荒山,栽種小國光蘋果。1991年,小國光市場受到國外紅富士品種的沖擊,當時剛接任村支書的陳維江去煙臺學習大櫻桃種植技術,引進櫻桃樹種,村里大櫻桃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到1700多畝。前幾年,每年夏天來村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但村支書韓玉高發現,他們總是為找吃飯和住宿的地方發愁——農村原有的居住環境不能滿足需求?! №n玉高將發展思路從“賣產品”向“賣風景”轉變:村里成立鄉村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突出老屋石墻、花果古樹、小橋流水的農家生活氣息,統一規劃建設8家農家樂和12家高標準民宿、20余個精品采摘園,讓游客吃得上農家宴、住得下農家院,村集體收入隨之增長到150萬元?! ⌒聵I態在點上突破的同時,五蓮又在連片規劃、連片開發上嘗試新辦法??h城東南部,五蓮山不遠處的潮白河畔,過去荒嶺多,發展基礎差。但隨著上游龍潭溝水庫建成及潮白河改造完成,這一帶生態底色好,開發潛力大?!  拔覀兙褪潜贾迳彽暮蒙鷳B來的?!鄙綎|白鷺灣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群德說。企業流轉周邊9個村土地,緊跟“用藝術振興鄉村”的前沿潮流,聘請多位世界知名設計師規劃建設了12座各具特色的美術館,將自然生態與建筑相融、與藝術相融、與生活相融,在潮白河畔打造出具有國際水準的美術館小鎮,今年“五一”假期每天吸引游客近3萬人次?! ∩鷳B和旅游深度融合效果顯現:五蓮全縣80%以上的林水項目融入采摘游、民宿游、體育運動等,全縣年接待游客近千萬人次,成功入選鍋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級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浾卟蓪懜形颍亨l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五蓮按照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要求,對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進行生態化改造,厚植鄉村振興的“綠色底蘊”,并在確保生態系統功能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對綠水青山進行產業化開發和經營,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激發鄉村振興的“綠色動能”,兩者協同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互促共進。原汁原味自有“高顏值”  青山綠樹、白墻紅瓦、水流潺潺……維夏時節,沿五蓮縣的“齊魯風情5號路”向大山深處駛去,滿目皆美景,無處不風光。這條全長約64公里的“四好”農村路,不僅把五蓮山、九仙山等旅游景點連在一起,還將董家樓、竇家臺子等多個特色民俗村和農家樂、采摘園、30余家精品民宿串珠成鏈?! 》寤芈忿D,便來到叩官鎮董家樓村。在村口,綠樹掩映的湖畔,6棟古樸典雅的“北山鄉居”民宿與綠水青山融為一體,門口的停車場區,停放著青島、濰坊等地牌照的游客車輛?! 」沸薜酱蹇?,臭水汪變成了清水潭,家家通上自來水,廁所安裝沖水器,污水統一凈化處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說起近幾年村莊的變化,在村里住了大半輩子的65歲村民張作金說:“現在的生活條件有城里的質量,環境有鄉村的味道,連城里來玩的游客都有點羨慕?!薄 ⌒凶呶迳?,處處是“高顏值”的鄉村人居環境,很多人會產生一個疑問:五蓮是山地丘陵占比86%的山區縣,又是財政小縣,農村人居環境全域提升,如何辦到?  五蓮給出的答案是:不搞大拆大建,也不光靠檔委整幅“一頭熱”,而是最大限度保持村莊的傳統特色風貌,動員全民參與,花小錢辦大事?! ∽哌M大青山下的洪凝街道紅泥崖村,一條雙向四車道柏油路直通村內,高大的法桐樹分列兩側。與主路相連的小巷由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花崗巖板透水鋪裝而成,與古樸村落相得益彰?!  跋锏烙不玫氖且郧吧缴祥_發花崗巖時留下的石材廢料,村集體基本沒怎么花錢,就帶著老百姓把這事干成了?!贝鍣n支部數技張守英說?! ≡?、因地制宜,不是將就湊合,而是在現有的條件下,保持傳統特色,尋找最優方案。張守英細數透水鋪裝的三大好處:消化利用石材產業產生的尾料,解決了固廢;透水透氣,小巷風貌與村居融為一體;后續雨污分流管線入地穿路等工程,節約了開挖和路面恢復成本?! ∥迳徔h的“巷巷通”集中攻堅行動連續搞了4年,資金投入以縣財政為主,市里獎補一點,鄉鎮(街道)拿出一點,村里自籌或捐助一點?!跋锏腊?米寬的標準鋪裝,每平方米獎補40元,干一米補一米,先干先補、多干多補、不干不補。對群眾就地取材、自行鋪裝且符合要求的,獎補資金直接發放到戶?!蔽迳徔h交通運輸局檔組成員、鐵路公路發展中心主任張永華說,政策一定,4年不變并寫入整幅工作報告?! 〗ㄔO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五蓮讓農村既保留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情,又充滿現代生活氣息和元素——近年,全縣開展“全域”美村、“全域”美路、“全域”美水、“全域”美家“四美”工程,建成仿若“流動風景線”的100條、175公里農村道路,省、市級美麗鄉村410個、占村莊總數的2/3,全縣50%以上村莊實現農村污水集中化處理?! ∮浾卟蓪懜形颍荷鷳B宜居是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應有之義。五蓮立足山區特色,不求“高大上”,也不是建高樓搬新家,而是保留鄉土本色,無論是村內環境的布置提升,還是村民房前屋后的景觀打造,根據百姓的意愿順勢而為。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為“美麗鄉村+”新業態打下堅實基礎?!吧綉颉眰鞒?,一茬接一茬  《五蓮縣志》記載,嶗山支脈自東北向西南貫穿五蓮縣全境,泰沂山余脈自西延伸至境內。以省道222線為界,蓮東和蓮西地貌迥然不同?! ∠蛭鞒鑫迳徔h城,沒有了蓮東挺拔的山、茂密的林,低矮的丘陵蔓延開來。這里屬于典型的橫板巖地貌,荒山多、裸巖多、缺水土,土層不到20厘米。當地人打趣,知了從管帥(鄉鎮合并前蓮西的一個鄉鎮)還沒飛到縣城,就已經因無樹可棲累死了?!  耙郧吧彇|的干部節假日上山護林防火,我們沒山沒林,可以安心休假?,F在有了這么密的林,節假日得天天來轉山?!庇浾卟稍L時,蓮西干部半開玩笑地說?! 檠a上全縣最后一塊生態短板,前幾年五蓮啟動“突破蓮西”工程,創新國企介入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等模式,一舉完成2萬多畝荒山綠化,徹底改變了過去“年年造林不見林、年年栽果不見果”現象?!  拔覀冇脵C械將橫板巖打碎,就地深翻,用城市建筑渣土回填,最后在上面植樹造林,栽植了3000畝生態林、2000畝黃桃經濟林?!蔽迳徍胴S園藝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兆彬指著繁密的生態林,回想當時的情景。經過幾年努力,蓮西地區林木綠化率由18%提高到50%,發展千畝以上林果片區20余個、合作社367家?! ∩徫麟m然土層薄,但非常適宜黃桃種植。在鄉鎮檔委、整幅發動下,于里鎮李家窯村檔支部數技李花珍承包4000畝山地,聘請專家指導種植黃桃?!皺M板巖地貌的土壤里富含磷和鈣,種出來的黃桃口感好?!崩罨ㄕ湔f,栽后第二年,就收獲60多萬斤黃桃和3萬多斤油蟠桃?! G色發展的執著追求,從農業“滲透”到工業。五蓮有個綠色發展項目快速推進會議,由縣委主要領導不定期主持召開,上會研究通過的項目,各部門必須全力支持快速落地。但前提是,會前環保、工信、發改等部門必須嚴卡“綠色門檻”,擋住不該上會的項目?!  叭照盏膯挝籊DP能耗為1.28噸標準煤/萬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五蓮僅為0.41噸標準煤/萬元。我們審查項目時,凡是高于這個數字的一律擋住?!蔽迳徔h發改局檔組成員、區域一體化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陳健說,近年來,五蓮先后拒絕近40個、總投資180余億元的具有環保風險的項目?! ≡趪揽翗藴实贡葡?,2019年以來,五蓮城北工業園招引的近20個項目中,80%已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8%,“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增長到84家、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6家?! 【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去年,五蓮與相鄰縣市簽訂跨界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作為上游,5條跨縣主要河流跨界斷面水質類別如果優于協議目標,五蓮將獲得生態補償;差于協議目標,五蓮就賠償下游?!暗靡嬗谏鷳B持續好轉,去年五蓮獲得生態補償資金3750萬元,數額位居全省縣域前列?!比照帐猩鷳B環境局五蓮縣分局檔組成員、副局長李政國說,五蓮是財政小縣,但縣里決定所獲資金全部“反哺”生態建設提升,一分都不挪作他用?! ∮浾卟蓪懜形颍荷鷳B是五蓮發展的根與魂。好生態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代之功。從上世紀50年代植樹栽果、60年代興修水利、70年代治嶺改土、80年代多種經營、90年代山區綜合開發,再到新世紀再造“山上五蓮”、新時代轉化生態價值,五蓮歷屆縣領導班子,始終不偏離綠色發展道路,一茬又一茬接續“唱山戲”,迎來生態經濟發展的黃金期,這也是五蓮經驗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