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數字生命”

  • A+
□ 韓浩月  一部名為《去你的島》的動畫電影,因為一張AI設計的海報引起關注,這張海報因為與宮崎駿《哈爾的移動城堡》相似,而被網友評價為“拼湊感過強,缺乏想象力的美感”“完全沒有生命力”,有評論對此總結稱,“沒有極度的差評,更沒有發自內心的好評”?! 〗洺EcChat GPT“聊天”的導演陸川,前段時間用這樣一句話形容AI幫他畫出來的電影海報,“坦率說,AI用15秒出來的效果,比我找專業海報公司做一個月后給過來的那張要強大很多?!币驗殛懘ú⑽磿癯瞿菑埡蟮男Ч麍D,所以無法對其進行判斷,但從陸川的表態來看,AI的確可以實現深度介入電影海報創作?! 【W上流傳一段視頻,一個小伙子用AI技術“復活”了去世的奶奶,并與“奶奶”進行了視頻通話,在AI技術快速進步的時間線上,可以看到人們在制造“數字生命”時,已經逐漸過渡到了不再需要多么強大的專業能力,普通人借助技術工具也能達到“觸手可及”的地步?! ≡谏缃幻襟w上,博主“弗慮弗為”發布了以甘地、特蕾莎修女、愛因斯坦、馬丁·路德·金等去世名人自拍視角創作的圖片,他們“復活”后的自拍圖片,氛圍效果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具體到電影海報、場景氣氛圖方面,AI也給出了讓人覺得比較滿意的方案。當然,靜態作品創作只是AI牛刀小試,國外的AI企業家亞倫·肯默和團隊,用一個周末時間,已經可以完成一部由ChatGPT編劇與導演的電影短片?! ∪绾蜗駽hatGPT提問,給ChatGPT下命令,以及怎么和ChatGPT交流,這決定了AI創作的質量?!度ツ愕膷u》AI設計的海報引起爭議,原因恐怕并非在于與《哈爾的移動城堡》很像,而在于給AI發出指令的人,沒有給出更獨特、細致的標準要求,或者說,指令發送者的審美決定了AI的審美。陸川能通過AI獲得讓他感覺“強大”的電影海報,便與他和AI有經常性的深入交流有關?! ∮萌斯ば迯徒浀淅掀?,一個十多人的團隊,一天有時只能完成四五秒的工作量,而AI修復技術的出現,把速度提升了500倍,大量畫面模糊的老片,實現了4K高清的播放清晰度;在特效電影制作方面,AI的介入,可將工程量巨大的特效制作時間大幅度壓縮,人工智能有望使特效電影的成本降低四成。在技術方面,無論創作者還是觀眾,早已接受了AI,因為AI的技術優勢有目共睹,但在創作方面,很多人還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憂慮甚至是恐懼?! ”容^起來,觀眾比創作者更容易接受AI,因為觀眾通常需要的是結果,而不是過程,只要呈現在眼簾里的故事與影像足夠精彩,觀眾并不特別在意創作者用什么辦法把它“生產”出來,特效電影的大行其道便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追求電影的人文性與藝術性,AI也不是敵人,而是創作者良好的助手,可以讓創作洞察力更為敏捷,人的情感優勢與AI的智慧結合在一起,會使電影創作如虎添翼?! ‰娪叭藢I感到憂慮,首先是行業內一些純技術層面的工種,將會因為AI的普及而逐漸被淘汰,其次還有一些邏輯性、模式化較強的創作,比如故事架構、情節設定、人物對話等編劇方面的工作,AI也可以基本勝任。出于這種憂慮,所以有了“動畫片畫師將失業”、“編劇將失業”等說法。也正是因為有公司裁員裁掉了過半的畫師,才導致了電影從業者的恐懼?! 〉獳I的技術與智慧優勢,一旦被發掘便不會停止被運用于創作與生活,電影人對此要有平常心的同時,更要抱有好奇心以及擁抱AI的勇氣,作為一個創作敏感度很高的群體,電影人對藝術的認知、體驗與表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不會被AI取代的,在作品深具豐富性的細節表達中,AI將會失去主要作用,創作者對于生命、人性、情感的多元認知,才是一部作品最核心、最具魅力的部分。如果深信這點,并且擁有這種認知與表達能力,電影人依然會牢牢把握著創作權,不會把這種權利拱手相讓給AI?! τ谑褂肁I創造“數字生命”,創作者比觀眾應該更清楚,“數字生命”無論多真實,它的本質都是虛無縹緲的,它依然依賴人類情感與情緒的“灌輸”,才能對人類的言行進行高仿?! ‰娪啊读骼说厍?》中,圖恒宇將瀕死的女兒圖丫丫的意識進行了儲存與上傳,觀眾每次在銀幕上看到圖丫丫,她都在同一個房間里寫作業,這是因為幼小的“數字生命”同樣需要熟悉的、有安全感的環境進化,由于“數字生命”同樣需要消耗由“能量與算力”構成的資源,后來圖恒宇將圖丫丫的“數字生命”備份卡載入擁有超強算力的智能量子計算機,在AI的助力下,圖丫丫自此練成了“超能力”,最終在重啟全球互聯網“根服務器”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娪袄飯D丫丫背出了3萬位數的動態密碼,拯救了地球,這對于人類肉身來說,絕對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強大的AI以及其制造的“數字生命”可以輕松勝任。因為《流浪地球2》有父女之間充足的情感鋪墊,再加上圖丫丫形象軟萌可愛,尤其是“拯救世界”這一英雄舉動更是讓人心生欽佩與親切,所以觀眾很喜歡圖丫丫。但如果換一部電影,比如《我,機器人》中出現的NS-5型高級機器人,觀眾在觀影時想得最多的恐怕是,像這種形象冰冷、行動果決、冷靜霸氣的“機械公敵”,最好還是讓它們呆傻一點只知道干活就好,一旦有了思考能力,它們就會擺脫控制隨時想要毀滅人類?! ∪祟惖淖运交蛞约鞍l展愿景,都決定了“數字生命”將會被一道不可逾越的技術圍欄所阻擋,用直白的話說,“數字生命”如果只是像動物、植物、微生物那樣作為第四種生命體,或依賴人類,或服務人類,且不會給人類造成滅絕威脅的話,“數字生命”在未來將會廣泛存在。但怕就怕那道技術圍欄固然扎實卻始終有人想要攻破它——同樣以尊重與熱愛生命的名義,到那時,麻煩制造者可能早已不是“數字生命”,而是人類自身的矛盾欲望了?! ≌H说那楦卸季邆浯嗳跻幻?,包括擁有孤獨、恐懼等幽深細微的情緒,“數字生命”在形象上可以擬人化,在計算方面可以強大,但一旦像人類那樣可以獨立思考、擁有七情六欲,那么人類與“數字生命”的戰爭必然會到來。從這個層面看,哪怕當下有爭議,未來人們必然會達成共識,這種共識或正是電影人對AI和“數字生命”的共同態度:“沒有人的文明毫無意義”(《流浪地球2》中科學家馬兆犧牲之前告訴圖恒宇的一句臺詞)。
相關話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