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飯”變“看數生產”

  • A+
  □ 本報記者 毛鑫鑫  眼下正值農忙時節,在肥城市桃園鎮康頓智慧農業產業園,身手敏捷的智能巡檢機器人能夠檢測識別桃樹的生長情況、病蟲害、果實成熟度等,讓其在“眼皮底下”成長,提高優果率;在邊院鎮汶陽田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基地,農情監測站能根據氣溫、濕度、風速,判斷出可能發生的災害,提前發出預警;在石橫鎮泉勝現代農業產業園,數字農業監管平臺能實時顯示各地塊的種植情況……  從原來的“靠天吃飯”到現在的“看數生產”,農業種植戶搭上了“智慧快車”。據了解,肥城投入1億元建設資金,采取國有公司控股投資方式,利用與華為公司合作開發的“數字底座”,以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整合全市涉農數字資源應用管理,建設融采集、監測、共享、分析、預測、預警、決策、服務為一體的“桃都慧農”數字平臺,為數字農業提供堅強有力的信息服務和數據支撐?!  拔磥?,我們將全域推進數字農業,打造一批信息高度集成、經濟效益高的新型數字農場,賦能農業發展,提速農業轉型,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狈食鞘修r業農村局局長王繼榮說?! 〗陙?,山東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搶抓數字革命機遇,注重將數字技術融入農業全領域、各環節,集成技術方案,拓展應用場景,著力改造提升生產經營方式,以數字化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前不久,包括肥城市農業農村局等農業農村部門在內的100個集體,被授予“山東省鄉村振興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稱號?! 酃馐恰爸劐伿卟酥l”,也是設施蔬菜的發源地和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蔬菜播種面積60萬畝,年產蔬菜450萬噸。壽光市農業農村局聚力以“數字+”推動設施升級,建成投用了丹河設施蔬菜標準化示范園、現代農業高新技術試驗示范基地等一批智能化園區,園區全部覆蓋了大型水肥一體機、智能溫控、全程追溯等新技術、新裝備,由重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團隊設計的壽光型智能玻璃溫室,應用120多項專利技術,比“荷蘭模式”溫室節能50%以上。通過園區示范帶動,蔬菜大棚物聯網應用率超過80%?! ⊥瑫r,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壽光劃分了28個監管網格,配備56名監管員、28輛專用車,配套開發了網格化監管與農產品檢測系統,對15.7萬個蔬菜大棚、1487家交易市場和1600多家農資門店進行GIS定位,建立網絡信息庫,形成智慧監管原始大數據。監管人員通過系統開展監管,市鎮兩級年抽檢蔬菜樣品35萬批次以上,合格率穩定在99.6%以上,建成了覆蓋各個環節的全流程可追溯體系?! ≡谛绿┦袠堑骆偺煨呸r牧西營養殖基地,工人只需按下鴨舍的相應按鈕,就能自動完成補水、補料等日常性工作?!俺四軐崿F工序自動化,這些鴨舍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動腦子’?!碧煨呸r牧副總經理鞠圣文說,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中心可對家禽養殖的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和有害氣體濃度實施監控,大數據中心根據設定的閾值自動進行風機、燈光、除濕、加熱等智能操控,實現從雛鴨出殼到出欄上市的全程智能化管理和質量控制?! ∠驍底挚萍家獎恿?,新泰市鄉村振興局通過做強政策、科技、服務三大支撐,建立智慧畜牧服務平臺,不僅畜牧產業鏈條更加健全,畜牧業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也越來越高,智慧畜牧平臺初步建立,新泰養殖業發展成為百億元規?!敖佣B三”的大產業,吸納直接就業10萬余人?! 。ā跤浾?劉濤 通訊員 趙潔 參與采寫)
相關話題(文章)